快好知 kuaihz

规范线上教学需减负、增效同向同步发力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课程将实现“三大整合”,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等整合教学形式将成为主流。 

新课改以来,重教学轻课程,偏重了“怎样教”而忽视了“教什么”,导致课堂表演盛行,陷入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窠臼,造成“课改等于改课”的实践偏差。但实际上,“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因此,更需加强课程建设,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审视,北京市教委提出的中小学课程“三大整合”,注重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破解了“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定位难题;注重从“文本本位”转向“生活本位”,破解了“停课不停学”的学习内容难题;注重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破解了“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方式难题。此前,北京市教委曾发布规范线上教学的减负举措。这样,外在的减负与内在的增效同向同步发力,只要抓好落实,必能达到提质的目的。

一是整合课程类型、注重校本化,强化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实施以来,暴露了一个突出问题,即目标和内容上存在较高的重复交叉,既不利于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这一方面,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属小学等学校的课改实践,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整合课程类型,注重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强化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既利于规范全市中小学线上课程规划,切实保障国家课程方案的落实,又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更利于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是整合跨学科内容注重立足实际,强化学科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推进跨学科学习和提高教学效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现实中,学科内整合及学科与生活整合比较常见,跨学科整合因难以操作而令众多基层学校难以推行。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多数考察北京十一学校的中小学校长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北京十一学校的课改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该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资源优势是其他学校不可比拟的。由此审视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整合跨学科内容,立足全市中小学实际,强化学科间的有效整合,既利于避免高大上的重建三级课程现象,又利于整合不同学科的资源优势,推进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发挥学科综合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益,进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三是整合学科内容注重深度学习,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有利于实现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教育部2018年1月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明确提出:“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新学习时代,深化课改要推进从表面、表层、表演的简单学习转向深层、深度、深刻的深度学习。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整合学科内容,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等整合教学形式成为学科教学主流,利于深化课堂改革,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实现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同向  同向词条  增效  增效词条  减负  减负词条  发力  发力词条  同步  同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