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开展督导活动时注意到,一些村小教师课间“零健身”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由于课业负担重,教师的课间大多被备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手机阅览及一些杂事“占领”。虽然学生放学后也可以健身,但往往放学铃声一响,住在城里的教师就迅速踏上归程,健身时间被通勤“抢去”。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放学后还在学校停留一段时间,但因为没有锻炼习惯和健身技能,较少锻炼健身。
教师课间健身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健康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笔者认为,村小教师课间“零健身”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学校要对教师课间健身进行有效干预,引导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参加课间健身活动,为健康工作生活蓄力加油。
首先,校长、教师要培养课间健身的好习惯。《学记》说:“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校要为教师课间健身“立法”,通过制定教师课间健身的制度和公约,引导教师养成课间健身习惯,以求得正常教学与适度健身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校长要树立“教师好身体就是学校最大财富”的思想,不管工作多忙,都要带头进行课间健身。教师要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健身理念,学习健身知识,掌握健身方法,培养健身兴趣,养成健身习惯。
其次,学校要为教师制定课间健身时刻表。学校要根据作息时间,为教师研制课间健身时间“拼盘”,保证教师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个时刻表,要包括健身项目、健身时段、健身领队等,可张贴于办公室,供教师参考使用。学校可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学习健身方法;也可组织有体育健身专长的教师研发、教授教师课间操;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大课间活动,与学生共享丰富多彩的大课间。
再次,学校要为教师课间健身开辟场地空间,提供一定的设备、设施和器材。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课间健身开辟如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场地空间,添置羽毛球拍(球)、乒乓球案(拍、球)、足球、篮球、排球等设施、器材,满足教师健身之需,激发教师健身兴趣。
最后,学校可适时举办教师课间健身成果展示及赛事活动,激发教师持久健身的积极性。学校可适时开展如球类、拔河、太极拳、健身操、跳绳、踢毽子、登山、跑步等健身展示及赛事活动,激发教师课间健身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班组)集体凝聚力,营造心暖、心齐、宽松有序的工作环境。还可组织师生合作的健身展示及赛事,以增进师生感情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师生幸福感。
村小教师课间健身事关乡村教育品质,是教师个人的事,更是学校的事。重视教师课间健身就是重视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课间健身,能帮助教师撵走职业病,换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激情、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重视教师课间健身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应有之义,敷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