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劳动教育,大部分教师想到的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带领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翻地、播种、除草、治虫,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等。其实,教师们忽视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劳动教育,即治理班级卫生“老大难”问题。只要班主任做到以下四点,此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是要坚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想要学生保持教室卫生,物品摆放有序,就必须成为先行者、示范者和保持者。例如,将用过的手巾纸扔进纸篓,将办公室的桌面擦拭得一尘不染;随时捡起地面上的废纸、胶带纸等。假如教师“不拘小节”,不以身作则,在办公桌上随意摆放教本、备课笔记、茶杯等物品,在讲台上随处乱扔粉笔、批改笔、手巾纸等,却要求学生将课本、作业本、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很难有良好效果。
二是要坚持激励导向。一方面,树立学生榜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班级中爱劳动、讲卫生的学生,将其树立为学习榜样。例如,有的学生“见脏就拾”,教师可以随时用手机记录,每周整理一次,附上相应的文字,及时推送至家长群。有的学生能让桌面每天都一尘不染,教师可以请他们向同学介绍原因和具体做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步。有的学生原来的卫生习惯差,后来在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所改变。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表扬,放大其进步点和闪光点,让他们享受到爱劳动、讲卫生的乐趣,自觉改正不良习惯。
三是要坚持教育方法。谁来教?可以是教师、同学,也可以是家长甚至清洁工人。在哪里教?可以在教室里、在学校餐厅里,也可以在部分学生的家里。通过什么形式教?可以文字介绍、现场示范,也可以图片展示、播放视频,等等。
四是要坚持晚检制度。在放学前,有必要对中小学学生例行晚检。检查值日学生打扫卫生情况,以及每位学生卫生清洁情况。具体来说,检查每位学生的桌肚里、桌面下有没有废纸、铅笔屑;桌面上是否有灰尘;课桌、坐凳是否摆放在指定位置,等等。一旦发现相关问题,相关“责任人”必须立即整改到位。执行之初可能较为耗时费力,但是只要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后期就会越发顺畅。
通过“四个坚持”治理班级卫生“老大难”问题,既能开展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个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劳动光荣感、奋斗幸福感,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