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位农村教师眼里的“教师交流”

目前,教师交流、校长交流仿佛要成为实现教育均衡的又一剂良药。人们对此评头论足,我们又该如何面这种“大趋势”呢?

本人常年在农村任教,已目睹教师交流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教师交流有“走教”和“支教” 两种形式。虽然两种称谓,其实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师资富余的学校派出几位教师去其他或远或近的学校任教一两年。这些派出去的教师可以得到一定的资金补助,在评职称时也可以享受加分的实惠。

这些教师来到师资缺乏的小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小学师资短缺的压力,以前因为没有教师而没法开或匆忙开的课,这一两年内有教师代了。然而,这些教师虽然工作考核在任教小学,可人事关系还在中学,外来者即为客,其任教学校定会对这些“外来”教师尽地主之谊,在工作中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些教师当然就可以游离于学校的厚爱和管理之间了。至于他们来到小学里交流了什么,我看到的是除了交流了不同学校的师资差距,其他什么也没有。

相对于那些常年坚守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他们常年的坚守让自己觉得选择坚守就该理所当然地付出,对那些享有资金补助、评职称时加分和宽松的管理等实惠的教师只能是羡慕。在笔者看来,这些所谓的教师交流,其实是用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换取师资的表面均衡,自然也就乏善可陈!

作为教育管理者,采取附带激励措施的“走教”和“支教”来调配师资,确实可以使辖区内的师资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均衡,但如果把这些冠以教师交流的美名,本人实在不敢苟同。何为交流?自然是教学技能与教学理论的交流,也是高超技能和先进理论的示范引领。那就是,或者派出优秀教师去其他学校传授经验,或者派出教师去优势显著的学校里去学习人家的经验和理念。盲目的交流和泛泛的交流都是教师交流的禁忌,教师的进出都必须带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劳师动众最后落个得不偿失,于我们的教育有害无益。

鉴于此,教育管理者在选定交流教师时,首先必须做好交流教师的筛选和甄别,根据交流的目标来拟定交流的任务,根据交流任务来选定交流教师。如果是给那些落后学校“造血”的交流,必须通过考核选派最优秀的教师,因为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能够更出色地传授他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同时起到最大化的潜移默化的身教效应。如果是出去学习,则要选派学习潜力大,教育技能和理论上升空间广阔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双赢。

高瞻远瞩地确定好交流的教师、任务、目标后,下一步就是要做好教师交流过程的监管和考核。交流的优秀教师对落后学校的利好效应有多少,其示范引领方法是否得当,出去学习交流的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如何,这些对交流过程进行的及时评价和对交流结果进行的总结评判,都是教师交流工作得以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这些环节落实了,教师交流才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而不流于形式,甚而形式和内容全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交流  教师交流词条  眼里  眼里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