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名校学历无疑是驰骋人生的利器,这是社会环境的外在现实。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需求和教育规律,是人性和教育的规律性的内在现实。既注重外在社会现实,又注意人性和教育的内在现实,家长才能成为真正平衡、清醒、负责任的现实主义者。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就必须努力成长为一名好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与孩子真诚沟通,避免出现错误而不自知,一味凭自我经验去要求、约束孩子。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的家庭教育,而是凭借经验和感觉教育孩子。大多数家长都是“无证驾驶”,家长资质具有“先天缺陷”。
面对发展迅猛、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带有先天缺陷的家长,如果仅仅依靠自身有限的经验和飘忽不定的感觉,试图去管控身心快速成长的孩子,难免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会出现亲子对立的情况。要避免育子焦虑、折腾与悲剧,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改变孩子,而是要学着改变自己,努力做一名好家长,通过不断学习,认识不足,改正错误,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与孩子共成长。
意识到做家长的“先天不足”,进而萌发学习的愿望,是做好家长的第一步。静下心来,读几本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精品书籍,反思自身成长经历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家校交流、家长交流和亲子交流,细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尤其是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合理规划孩子的成长预期。
营造无障碍的亲子沟通交流环境,是在勤学反思基础上做好家长的第二步。孩子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面临学业压力、身心发展、人际交往等多重问题。如果父母不能及时体察孩子在即将迈向成人阶段所出现的细微变化,孩子很可能会对父母关上心灵的大门,从而蜗居在狭小的自我世界。父母再想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好爸爸胜过好学校”,好家长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可以成为学校应试教育的纠偏者。把握孩子身心成长与教育规律,父母才能成长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