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县管校用”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无校籍管理制度都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县域范围内实施支教举措,城镇教师短期(一年以上)支教,客观上将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了再次配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小教师不足和教师素质偏低的现象,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以笔者所在的区为例,几乎所有村小都有城镇教师支教,人数最多的学校支教教师占比超过50%。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近两年,在确定支教教师数量、人员的时候,村小校长们不再如饥似渴,不再“放到篮子都是菜”,而是按照学校需求选择取舍,有时还会出现“拒收”“退换”的现象。这些新动向表明,随着教师增长机制的深入实施,在村小教师持续增加,但结构性缺编状况短时间难以“消化”的情况下,农村薄弱学校对支教教师的需求会呈现数量减少、质量提高的新特点。
因此,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提档升级的时代要求面前,如何提高支教工作水平,保证支教质量,成为摆在各县(市、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情况下,实施精准支教是县域范围内教师支教举措的优先选项、必然选项。
如何精?就是要选择优秀教师作为支教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优秀教师库,这个库里储备有各级(含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名师(班主任)工作室名师(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优质课赛事获奖者及教育教学业务类赛事获奖者等。在“库容”允许的情况下,每学年从库中选择教师完成支教。这样可以避免“强拉硬塞”“惩罚性”“抓阄儿”等随意性选配支教教师现象,最大程度保证支教教师的素质,自然就能保证支教的质量。如果“库容”不足,可由学校选拔推荐后备优秀教师人选作为补充。
如何准?最好做到对学段、对学科。对学段、对学科是优质支教的必要前提和最佳选择,要想做到准,必须先精确统计缺编学校的师资需求,精确到学段学科,然后才可以在优秀教师库里,按需精确选择支教教师。在完全的对学科、对学段支教有困难时,可以选择相邻学科、学段优秀教师支教,但事前要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障碍清除”短期培训。比如,初中、高中生物学科教师支教小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短期的小学教法、心理学培训。经过培训,支教教师就又可以实现无障碍支教了。如果上述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选择全能型教师作为补充。
笔者相信,随着精准支教的实施,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会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会进一步提升,县域教育也必将迈上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