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局长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的提案——“基层教育‘当家人’得有门槛”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提案以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为基础,调查发现,全国26个省市的2898名教育局长大多由非教育领域出身的行政领导担任或者转任。前几年,有一个地方免去畜牧兽医局局长职务,任命其为教育局局长,引发舆论热议。

隔行如隔山,更何况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少地区基层教育行政领导的专业化水平与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处于失衡状态,缺乏足以指导教育改革创新的专业能力。

在有的人看来,教育局是一个整体,一般会聚集很多有过教育教学经验的专门人才,比如分管副局长一般都是有相关教育经历和专业背景的,局长只要充分授权,哪怕是外行出身,只要大家通力合作,教育局也可以维持良好的运转。有一位县区教育局长坦言:“我认为做班长就是服务,班子5个成员,4个懂教育,只有我一个外行。我对他们说,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勇于突破。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冲过去了,成绩是大家的;冲不过去,我承担责任。”

在笔者看来,教育局长放手、放权,符合现代管理理念。可是,如果局长沦为“甩手掌柜”,成为承担责任的“替罪羊”,局长这个职位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再说,教育局长的工作具有独立性,不可能不进校园、不进教室。进校园、进教室后,看什么,讲什么?如果教育局长有教师经历和专业素养,就会用教育视角观察教育动态,用教育思维解读教育现象。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学校里与老师交流,还是在会议上讲话,就不会说外行话,也不会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

在教育局这个团队中,局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是区域教育航船的掌舵人,是域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教育局长是引领区域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针”。如果说局长的部分工作是域内教育的“后勤部长”“外交部长”,是否具备专业素养无关紧要。但局长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计师和规划师,要扮演这两个角色,不具备专业素养无法胜任。特别是在拟定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教育局长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既要吸纳他人的意见,也要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

其次,教育局长是推动域内校长、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催化剂”。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了五大目标任务、十大行动,要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一个区域内,教育局长应当是第一责任人。一方面,局长要用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做示范;另一方面,要建立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机制推动校长和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再次,教育局长是调控域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节拍器”。全程关注、全方位指导区域内的教育改革,保证改革稳中求进,是教育局的重要职责。局长只有具备专业素养,才能够及时敏锐地发现改革中的问题,和班子成员研究改进策略,调控改革的节奏和速度。

“指南针”也好,“催化剂”也好,“节拍器”也好,都要求局长具备专业素养。

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只有敬畏规律、遵循规律,才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面向2035,中国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局长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  教育词条  专业化  专业化词条  局长  局长词条  现代化  现代化词条  必然  必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