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继校园足球特色校之后,校园足球又迈出关键一步,足球“踢”进幼儿园,目的在于引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广泛开展幼儿足球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目前,教育领域存在重智育、艺术教育而轻视体育的现象。很多孩子因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而体质下降,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夏季课间操时常有学生晕倒,中考所规定的体育测试项目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达标,孩子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这并没有引起家长的关注,还是把对孩子的培养更多地放在智育和美育上。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送进各种学习培训班,比如拼音、奥数、钢琴、吉他、舞蹈、绘画、围棋等,孩子每天忙得赶场似的,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办”的水平,对智育、美育范围内的各种培训班乐此不疲。学校即使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也无力扭转整个社会对体育关注度不够的事实。忽视体育的后果,往往是孩子的体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身体缺乏协调性,甚至会影响其他方面能力的形成。幼小阶段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错过最佳时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是提高幼儿体育质量和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足球进幼儿园是增强体育锻炼的一个突破口,足见国家对体育的重视。这更应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育的关注。
一是家长需转变“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成绩压倒一切”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与体育锻炼渐行渐远。要扭转家长的观念,就要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和中高考制度改革,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空间。“观念变,事事变”,一旦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体育自然水到渠成。
二是学校需有效发挥体育课堂教学及活动育人的作用。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每个孩子都参加校园体育锻炼,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真正把“阳光体育”落到实处。学校还要保证体育课不被挤占。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游戏、精心设计体育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个性与兴趣充分展现的平台,真正打造“阳光体育”教学,并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提高体育技能。
三是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社会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改善。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适当在居住地周围规划运动场所,尤其是青少年活动场所,为孩子锻炼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可以布置体育锻炼作业,让家长监督,保证体育锻炼的有效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没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没有未来可言。忽视体育,牺牲的不仅是孩子的体质,也是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我国近代教育家、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曾说过:“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这不仅是告诫,更是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