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妨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中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聚焦劳动教育问题,并上交了相关提案。胡卫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胡卫委员呼吁中小学恢复开设劳动课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以往,我国对劳动教育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如今,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开始蔓延。从这个角度上讲,呼吁中小学恢复开设劳动课,正是重视劳动教育的表现。但是开展劳动教育是否必须在中小学开设劳动课值得商榷。

首先,劳动课该如何走进课程表?劳动课走进课程表,需要现有的课程表上有空位,劳动课才可能去填这个空。可是,课程表上有空位吗?其次,即便是在中小学开设劳动课,每周开设多少课时才会收到效果呢?开少了,效果无法保证;开多了,时间又从哪儿来?

开展劳动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否需要开设劳动课,还需要与当前的课程改革趋势联系起来。其一,从课程形态看,学校课程经历了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综合课程结合—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演进过程,即学科综合、学科融合才是当今课程改革的大势。其二,课程改革的另一趋势则是生活化、个性化。课程生活化一指现行课程内容的选取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二指课程实施要通过生活来实现。基于此,笔者以为,要想落实劳动教育,应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兴趣爱好发展中去。

劳动教育与日常学习融合。谈到劳动教育,很多人认为只有让孩子们上山下田、吃苦受累才是纯粹的劳动,才算接受了劳动教育。这是对劳动的狭隘理解,毕竟知识学习作为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的一种。在基础教育阶段,纯粹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劳动教育没有意义,而作为生存技能训练的劳动教育也为时尚早,我们可以把劳动教育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比如,在艺术学科学习中,孩子们学会欣赏他人的艺术作品,就是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创造性劳动。另外,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事,孩子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表现。简言之,我们总错误地认为学习不是劳动,殊不知劳动已渗透到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

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融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比如拖地,在拖地前,让孩子用手机拍下很脏的地面,拖完后,再让孩子看一下现在的地面并拍照,前后对比,孩子劳动的成就感就来了。收拾厨房、整理房间亦是如此。如果家长不安排,孩子不愿意,学校完全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配合,督导孩子完成,还可以让孩子结合劳动过程写一下劳动感受,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且学校也可以组织家务劳动竞赛。在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科学地劳动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

劳动教育与兴趣爱好发展融合。任何劳动都需要消耗体力、精力,都会让人产生不同层面的疲劳感。但当孩子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孩子的精力更集中、更投入,活动的收效更大,疲劳也容易被兴奋感冲淡,也更容易让孩子热爱劳动。比如有的孩子对厨艺感兴趣,可以让孩子尝试下厨,这既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又培养了劳动兴趣。又如有的孩子对科技制作感兴趣,在构思、选、切、剪、锯、粘、改进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感受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词条  融入  融入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日常  日常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