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学研究最有效?这是时下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困惑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基层学校推进科研兴教工程的关键所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科研观。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研究既然是研究,就应当以理论研究为主,重点在于“发现了什么”,要像专业研究人员那样严谨地开展研究,力求理论上有所突破。比如,时下有的名师,虽然教学成绩一般,但发表了不少论文,一样成为区域内科研强师的典范。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基层教育科研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应以实践性行动研究为主,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革,在研究中解决现实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这也是时下多地倡导的教育科研方法。学者顾泠沅的“青浦实验”和特级教师李吉林的“语文情境教育实验”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哪一种观点正确呢?显而易见,第一种观点违背了基层教育科研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实为时下应当摒弃的教育科研观。因为基层教育科研,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以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自身专业化发展,应当是基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正确定位。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违背了这一原则,教学研究好高骛远、贪大求洋、弄虚作假,造成了教学研究功能的异化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导致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认识陷入误区。
大量事实表明,真正有效的教学研究是教研与教改的互动。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教改实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引领,没有理论指导的教改必然是盲目的实践,必然会夭折;另一方面,先进的教育理论要在丰富多彩的教改实践中检验、完善和丰富,脱离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可言。研教并行,研改互动,才能破解教研与教学两张皮难题,才能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言以蔽之,教研与教改良性互动,研教相促,研改同步,教学研究才会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