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柳夕浪认为,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没有把劳动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位,亟须补齐这一方面的短板。
怎么补,不妨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
当下,中小学生不用说到学校和社会中去劳动,连家务劳动都不会主动去做。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鼓励孩子参加劳动,主要是因为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成了小皇帝,油瓶倒了都不知扶一下。即使有做家务的,大都也是“有偿”的,一旦缺了金钱的刺激,孩子立马“罢工”。
正因为从小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以至于很多孩子到了大学里独立生活能力极差,最突出的一项就是不会洗衣服。一些大一新生入学后,不知道如何洗衣服,甚至连袜子都不洗。尤其是男孩子,家长准备了数十双袜子供孩子替换,然后再把脏袜子“打包”送回家洗。据报道,甚至有大学生由于不能独立生活被学校退学。
只知道关心孩子的学习,忽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下去只会把孩子塑造成“书呆子”,成为“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曾经感动全球500万人的日本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活下去》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母亲教孩子什么最重要?是让孩子一个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把生存的本领传给孩子,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闯天下。从小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练就一双勤劳、灵巧的手,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孩子做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美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孩子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家务清单。
另外,做家务也是一种休息。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习生活情绪紧张。回到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也算是一种休息。这种休息,能调节人的消极情绪,使人的紧张、压力得到缓解,精神得到放松。做家务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手的动作很丰富,如抓、夹、剪、缝、倒、捏、掐、拧、撕,等等。孩子智力开发与锻炼手指有一定的关系。现代医学证实,如果想培养出思维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手指的活动可以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俗话说“心灵手巧”,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心灵”和“手巧”是相互关联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表明,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事实证明,孩子做家务学习会更好。
孩子做家务劳动具有多重功效。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做家务的意义,同时也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做家务的好处与不做家务的危害,应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树立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进而引导孩子用这种自觉的行为走进学校、社会去做复杂点、强度较大的劳动,从而在实践中更深刻地去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