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编程有用,但并不适合每个孩子

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宣布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这使一度过热的奥数等校外培训趋冷。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对编程和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培训的追捧。

从“奥数”热到“编程”热,表面上看是孩子学习内容的转换,实则是家长功利心态的换代升级。在家长们看来,无论是“学奥数”,还是“学编程”,都可能对将来的小升初、中考或高考自主招生有利,都可能成为孩子进入优质学校的“敲门砖”。

只要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家长们自然会趋之若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并非学了编程就能拥有这块“敲门砖”。据有关专家介绍,编程偏向于精英教育,与过去的奥数相比,编程需要双重能力,“不仅数学要好,计算机能力也要好”。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好名次是去往名校的有利砝码,但信奥赛涉及的是更为深层次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够参加这类比赛的学生第一整体水平高,第二学习能力强,他们本身就是精英人才,不是因为学信奥成为精英人才。

从这一现实出发,家长在给孩子报编程班时,是否思考过这样几个问题:你的孩子数学好吗?计算机能力强吗?学习能力强吗?整体水平高吗?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对编程感兴趣吗?如果孩子对编程不感兴趣,又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你却“赶鸭子上架”,逼孩子去学,最终能有什么效果?当然,如果孩子确实数学很好,计算机能力、学习能力都强,整体水平又高,从小对编程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编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精英,但对于“精英”一词要有一个客观的理解。有些人小时候数学特别差,长大后成了一流的作家、歌唱家或著名演员,你能说他们不是精英?有些人没有考入985或211工程大学,但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你能说他们不是精英?学编程的确需要精英人才,将来也有可能成为精英。有些孩子可能不是编程方面的精英,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其他方面的精英。

从“奥数”热到“编程”热,除了反映出家长的功利心态外,某种程度上还暴露出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兴趣特长并不了解,甚至还有攀比、随大流的心理在作怪。因此,发现并依据孩子的兴趣、特长进行教育培养,才是对孩子未来负责的表现。这就好像种植花草树木,要根据每种植物的习性修枝剪叶、浇水施肥,最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优势智力,父母平时只要做到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发现孩子的优势智力并非难事。比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表现观察孩子是否在动物、植物、矿物、数学、物理、化学、文学等方面表现出兴趣,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某些艺术活动,如写字、绘画、音乐、运动、演讲等,如果孩子对某类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敏感,特别喜欢探索,比一般孩子反应快,完成任务快速准确,并乐此不疲,说明孩子可能具备这方面的兴趣特长。父母如果能细心发现孩子的这一兴趣特长,并为其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精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用  有用词条  每个  每个词条  适合  适合词条  编程  编程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