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教育振兴缺的不只是“一块屏幕”

这两天,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戳中了教育不均衡的痛点,刷屏朋友圈。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跟随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开设直播班的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称,16年来,有7万2000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完成高中课程,其中88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后,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88人考上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本科”的数据难免给人一种错觉:直播课堂确实改变了贫困地区学子的命运。果如此,衰败的乡村教育岂不是完全可以凭“一块屏幕”振兴起来?这样的观点之所以荒谬可笑,是因为其过分夸张了直播课堂的效果,陷入了粗浅的“技术依赖症”。

作为乡村教育振兴路径探索的直播课堂,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值得肯定的是,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降维供给”,对先天不足的乡村教育起到了“填谷作用”,甚至也是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一条可行之路。不得不承认,气血双亏的乡村教育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供血,在交流轮岗尚未完全推广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最容易被想到的一条“输血管道”。

然而,乡村教育振兴并不仅仅缺少一块屏幕。云南禄劝一中能够实现95%的大学上线率,可是同样搭载成都七中直播课堂的248所中学,很多因为效果不好而停办。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名校直播课堂给了学优生“别样洞天”,对广大学困生来说则无异于“雾里看花”。乡村教育振兴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个不能少”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名校名师课上得再好,也不可能通过一块屏幕使乡村教育和乡村孩子“逆天改命”。

一块屏幕就能改变命运,这是在伤害无数乡村教师的感情,也是对乡村教育现状的罔顾。30年的乡村中小学教育实践,使我无时不在痛感改变乡村教育的艰难。硬件建设跟上来了,可是教育质量还是原地踏步;师范毕业生不断补充,可是教育质量还是原地踏步。一直以来我们在乡村教育发展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升作为发展乡村教育的正确路径。殊不知,不管楼房如何漂亮,不管教师如何卖力,学生根本就不领情。不少刚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就曾向笔者诉苦:“给乡里孩子上课,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目前,有这样一种情况,乡村家长普遍不重教、不会教、不能教,乡村孩子普遍不想学。可以说,在不少乡村,已经出现了教育上的“观念沦陷”和“信念丧失”,即“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丧失了对教育的信任和依赖,教育被边缘化了。而家长对教育无所谓的态度,又传导到孩子身上,成了乡村孩子普遍厌学的诱因。

乡村教育凋敝,在本质上表现为“风成化习,大道渐芜”。乡村孩子普遍厌学,是因为缺乏一种一心向学的力量源泉和学习积极性;力量源泉的缺乏,是由整个乡村不重视教育的大气候造成的。重建乡村对教育的信赖,需要从观念深处动大手术,而这,既应该是目前乡村教育振兴的唯一出发点,也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最大难点。当下,楼所场馆不再是乡村教育的稀缺,过分怀疑乡村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有失公正,广大乡村教师最大的期盼就是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对教育的认知偏颇,为乡村教育振兴解决思想观念上的最大障碍。

必须认识到,诸如直播课堂、双师课堂、翻转课堂、在线教育、跨界教育、无边界教育、走班制教学等,可能对少数学优生产生涟漪效应,但无法改变整个池塘的“浑浊”。只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激浊扬清,也只有将整个乡村教育思想环境改造成一池清水,并通过政策调整和顶层设计为乡村孩子的学习前途注入“逆天改命”的动力,给予更多上升的空间,才有可能打开乡村教育振兴的缺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振兴  振兴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一块  一块词条  屏幕  屏幕词条  只是  只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