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跪拜”式感恩未必是最好的教育仪式

11月19日,2019年高考倒计时200天之际,河南沁阳一中高三年级举行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该活动“感恩教育”环节中,两千多名高三学生集体跪拜父母。(1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尊敬父母,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小学校加强感恩教育,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学校德育实践的有益尝试,更是立德树人,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千名学生集体跪拜父母的“感恩教育”却在网络掀起了一场舆论争锋,显然,大家并非对活动目的与价值取向产生质疑,而是对活动的形式有所争议。

学校德育工作不是写在纸上的文件,也不是挂在墙的标语口号,而是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德育活动与事件。将德育目标具体化、落实化、活动化与课程化,才能将德育理理念扎根校园,才能真正触动人心,改变学生的行为。“跪拜”式感恩教育,就是将感恩教育实践化的、课程化、具体化的一次教育活动,学校旨在通过宏大的仪式感,拉近父母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母爱之伟大,父爱之宽广,体会父母之不易,孝敬之重要。

教育需要仪式,仪式所给予的心灵体验,所传递的海量信息,所表达的真诚情感,所掀起的教育触动,是传统课堂教学难已企及的,学校通过“跪拜”父母的方式,增加了教育的仪式感,让师生情感有了出口,让教育价值有了承载的方式,其教育效果不容否认。但是,我们同样应当清晰地看到,“跪拜”教育在承载感恩教育的同时,附加的负面教育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跪拜”是封建传统文化的重要糟粕,是等级社会身份外显化的肢体语言,子女对父母跪拜,臣子对君主跪拜,百姓对官员跪拜,跪拜背后是身份的差别,是人格的不平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自由平等是重要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自由精神,民主思想,法治思想,也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孩子不是父母附庸,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尊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自由氛围之下平等,而非是身份差异下的权力控制。事实上,只有基于自由平等的情感流露所表现出来的对父母的尊重,才是最真实的,最真诚的,最是内化于心的。

学校感恩教育不可或缺,尊敬父母,孝敬长辈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课题,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把这个德育目标具体化,通过相应的形式承载表现出来,但是,“跪拜”式德育却绝非最好的选择。

德育的载体与教育活动的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也有现代社会的表现方式,未必非得通过封建社会的精神糟粕来体现。诸如,北京十一学校每年组织的泼水节,让学生通过泼水这样的教育仪式,泼出师生的情谊,泼出学生的友情,泼出美好的祝愿,泼出真实的情感。同样,只要学校管理者肯用心,善思考,终会想出较之“跪拜”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教育仪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跪拜  跪拜词条  感恩  感恩词条  仪式  仪式词条  未必  未必词条  最好  最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