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来说,“厌学”是在所难免的,只不过程度不同,原因也不一样。学校、老师和家长应找准学生“厌学”的症结,对症下药。
去年,我带的班有一个学生每到周一就不愿意来上学,总是用一堆理由闹着回家。我问他的家长:“是不是没有写完作业啊?”家长说:“不是。星期五到家就写作业。”后来闹得更加频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在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我和其他的老师们一起给他讲道理,反复劝他,之后又尝试让他当值日班长,负责学生管理和打扫卫生。后来他就不再闹着回家,开始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今年,有一个一年级新生也这样,到了学校不让爸爸妈妈走,得陪着他。爸爸妈妈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老师尅他,打他。其实这只是他不想上学的一个借口。这个孩子天性好动,上课坐不住,总是找借口出去。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见到了这个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我向他询问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出乎我的意料,幼儿园老师说他挺好的。于是我就意识到,这个孩子是因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情况,对小学老师有畏惧感才不爱上学。找到原因之后,我开始和他慢慢谈心,告诉他:家长很忙,不能天天陪着你,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独立。这个孩子也听进去了,慢慢变得不再排斥学校,甚至还会在别的学生闹情绪的时候,去给他讲道理。
这样的厌学倒是比较容易应对,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一个过程去适应,就可以慢慢克服厌学的情绪。
还有一种厌学需要教师更加重视:有的学生因听不懂课,难以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使得这些学生成绩不好,无法获得老师的青睐,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比如我们身边有一些教师,排斥班级的学困生,对学困生采取劝退或转学等方法,以提高自己班级的成绩。而学校竟然也会奖励这样的老师和班级,令人匪夷所思。在我的班里,学困生是存在的,我从来不挖苦、排挤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进步的欲望。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学困生劝退,而不采取激励的措施,学生只会越来越不爱学习,那学校不就成了毁灭梦想的地方了吗?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初中生说他厌恶生物老师,厌恶生物课,原因是生物课上老师曾挖苦他,说他回答出来的正确答案是听别人说的。想想,老师这个样子,学生还会好好学习这门功课吗?学生不对老师产生厌恶之情,产生厌学心理才怪呢。
学校是梦开始的地方,课堂是轻松有趣而又安全的时空,教育让美好发生。但是有些教师因为过分看重自己的切身利益,无法正确的对待学生,在学生面前不能展示出应有的师德,使得学生不能享受到教育的美好,以致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成为学生需要的人。
首先,教师应该是温文尔雅、严而不厉的人。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自主自律,克服厌学情绪。
其次,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懂得教学艺术的人。教师要把课上得轻松有趣味,活泼有新鲜感,让学生乐学好学,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还要讲求多样化的教学,讲求教学技巧,让学生看到教师教学的进步,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进而不断进步。
再次,教师应该是顾全大局,放眼未来的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名好教师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生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任,时刻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之心,这样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