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到本市一所实验小学学习取经,被学校墙壁上赫然悬挂的一条标语吸引——“学生第一,教师第二”。校长的解释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着学生转;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自然应当是“学生第一,教师第二”。
也许这所学校的出发点并不错,但我不知道该校教师如何看待这条标语。我不知道标语出于何处,总觉得不是很妥当,但也一时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直到前几天看到一篇介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约翰·哈蒂教授《可见的学习》系列丛书的文章,才找到答案。
哈蒂对800多份研究中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因素都放在同一根尺子上进行考察,这就是国际著名的“哈蒂排名”。细看这个排序,就会发现对学业成就影响最大的不是教育者热衷谈论的课程设计,也不是政策制定者着力改善的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而是与教师和教学相关的因素。书中,哈蒂教授综合迄今以来教育实证研究中获得的重要证据和结论,指出——教师最重要。
既然教师最重要,那么学校管理就应当把教师放在第一位。从顺序上看,理应是:“教师第一,学生第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打着“学生至上”的口号,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顺序,造成了管理上的错位。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本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却把板子打到教师身上;家校之间产生矛盾,本来是家长无理取闹,却要处分教师;再加上以学生分数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常常令教师感到压力山大,身心俱疲。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从二者的关系上看,当然应该是“教师第一”。因为无论是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还是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理念的践行,都需要教师从每天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管理做起。教师是联接课程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无论多么崇高的教育目标,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难以落实到学生身上。
唯有良师才能造就英才。教师的思想境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保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人常常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提法,认为这是对教师的道德绑架。我们的确不能奢求老师把所有学生都教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老师”的确能教出一大批“好学生”,有时候能使一个差生变得慢慢优秀起来,使一个差班变成一个好班。
学校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理想、追求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哈蒂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一个“调节器”,放大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同时中和它们的负面影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教师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才能胸怀教育理想,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学校坚持“教师第一”,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把教师当成学校发展的主人。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学习,尊重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个性,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并创造适宜的内外环境,为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提供舞台。学校在制定每项重大决策时,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当师生、家校之间产生矛盾和纠纷时,要不偏不倚,维护教师合法的正当权益,并敢于同一切辱师行为作斗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保持自已在社会上的尊严和地位,集中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