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孩子玩耍就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所以孩子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刻苦学习。可是,学生一定得花大量时间、甚至牺牲休息时间去学习吗?笔者不以为然。
曾看到这样的情形:开学初,某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知识难点,不惜用两节课的时间“强攻猛打”,不停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我不想让他们一开始就把基础拉下!”这位教师执着地说。
类似的情形也在家长群体中经常见。还没开学,家长就忙着为孩子购买学习辅导书、练习题集,为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还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努力,你就会被社会淘汰!”家长和教师常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他们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殊不知,学生在疲惫不堪中,会渐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与抵触心理。也正是这个原因,相当多的孩子在一开学就患上了“校园恐惧症”。
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孩子逼得太急了。大人们总是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到孩子身上,盲目教育孩子,事实上,家长的焦虑,完全是自找的。在应试教育与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唯分数论”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在家长和教师群体中依然很有市场。在家长与教师的期望与催促中,学生们常常喘不过气来,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需要转变一下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要明白,“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将自己的学习观念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解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然地成长。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班级建设上,教师要相信孩子的组织管理能力,放手让孩子去管理班级的一些事务,真正让学生自己做主。同时,在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与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台湾教育学者黄武雄也说过:“如果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这第三件事便是留白。”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有充足的时间与耐心,留给孩子合适的成长空间,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踏实舒畅,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