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

研究是教师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下不少教师对研究什么都不清楚,更谈不上重视了。教师到底要研究什么呢?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施工图”,是教学的基础所在,不少教师对教材缺乏基本的研究,只关注教学指导用书、练习册和教辅资料,他们离开这些辅助资料就不会备课了。还有的老师干脆百度搜索、下载、复制和粘贴现成的教案、PPT,不管网上下载的内容是否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教师,一定要沉下心来,读懂读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具体要求,找出每节课的重难点,并适当取舍社会和生活中的相关元素嫁接教材,使课程内容切合学生的发展。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还要养成精读专业刊物的习惯,既为丰富课堂教学寻找源头活水,又为拓宽视野提供理论支撑。

作业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还要重视研究习题。有些教师对习题和考试题是既“空前重视”,又十分不重视。“空前重视”表现在用大量的作业习题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十分不重视表现在不提高自己的编题和选题能力,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没有分层的习题。为了保障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应独立筛选、取舍和编制有代表性的习题,力求作业和考试适量、多元和分类,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要研究学生。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又是社会的未来,他们亟需自我学习能力。有的教师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没有激发他们追问的意识,只是把现成的 “真理”灌输给他们。学生们成了知识的俘虏和被动接受的容器,逐渐丧失了独立思维和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教的最终目的是不教,即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和探究等能力,重视研究他们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交流等发现真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步,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铺设台阶。

再次,要研究课堂。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习通道,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教师。但课堂仍是他们学习新知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为了促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碰撞思想的跑马场,要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角。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譬如创设生活情境和动画情境,通过游戏和表演等,激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充分表达、观察和体验,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二是重视教学效果全覆盖。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教学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多给学生“留白”,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促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第四,要研究自己。教人先教己。当下知识更新超乎想象,教师惟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解剖自己,及时弥补短板,才能应对挑战。要加强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在反思跟进中自觉修炼教学能力;要虚心拜学生为师,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他们的意见建议作为改变自己的主攻方向;要主动邀请同行听课,主动与他们交流对话,借助他们的慧眼去发现短板。要虚怀若谷,才能帮助自己发现更多问题。

第五,要研究同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转型要求教学从学科细分走向综合,教师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放大特长,从而产生“1+1>2”的共振效应。研究同行的最好办法是实践,无论听课、评课抑或其他研训活动,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全盘否定,必须独立思考,大胆批判和质疑,把有价值的做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填补自己的不足。既要模仿、追赶和超越名师,以他们作为登高望远的“梯子”,去看更远的教育风景;又要和身边的同事互帮互学,一步一个脚印去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即使他们的理念是相对落后的,即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有问题,同样可以提醒我们不走弯路,这也是难得的研究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内在需求,一定要自觉参与教学研究,用研究去增大自己的“内存”,充盛思想,提振底气,积聚专业成长的正能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应该研究什么?  应该  应该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研究  研究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