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别让“兴趣班”扼杀了兴趣

刚开学,奥数、国学、钢琴等兴趣班已经遍地开花。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一口气给孩子报四五门课程,甚至呀呀学语的孩子也参加兴趣班。然而家长们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并没有契合孩子们的心意。因为多半孩子对于兴趣班的学习感到疲惫、茫然和无奈。有小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下辈子能重新‘投胎’,就是不想做人,因为每天除了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还要参加这么多的‘兴趣班’”。他们对“兴趣”为什么如此恐惧和绝望?

兴趣对孩子来说,原指他们对某件事物的专注和热爱,譬如对音乐的偏爱,对画画的痴迷等,这些来自他们的内心需求。在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些兴趣可以成为孩子一生的追求,譬如陈景润从小就对数学有兴趣,老师及时发现他的兴趣点,使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后成就非凡。如果我们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贡献,这不但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国家之大幸。而家长强制孩子上的这种“兴趣班”,并非出自孩子的本意。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把自己当年的遗憾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家长的“木偶”,以及父“债”子还的机器,所以孩子对这些“兴趣”感到害怕。

家长的焦虑和恐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诸多家长的育人理念,教育焦虑也由此产生。孩子有差异很正常,可是一旦发现孩子被甩在别人后面,家长们立马采取“课内不够课外补,校内不够校外补,五天不够再把两天也用上”的极端措施,孩子们赶场子似的参加各种兴趣班,他们早已没有了童年。

教师的推波助澜也间接地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兴趣班之所以长盛不衰,教师也难咎其责。开办兴趣班有钱赚,所以不少教师就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争抢课外班的“蛋糕”,还鼓动亲朋好友一起招揽生源,或与他人合伙办班,致使各种兴趣班“方兴未艾”。

为了不让兴趣班成为扼杀孩子兴趣的摇篮,教育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养,不逼迫和引诱孩子参加所谓的兴趣班和特长班。学校要教育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有定力抵制办班或退出办班;同时要主动联合工商、公安、城管和文化等部门,坚决取缔办班无资质、人员无特长、营业无执照的三无培训中心,对其他培训中心也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督查,不断规范办班行为,促使各类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师要自觉守住师德底线,坚持立德树人,不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既不要自己办班,也不参与办班。要呵护尊重孩子的兴趣,用心去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践行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教育理念,耐心等待暂时落伍的孩子,保障他们都能自由且有个性地成长。同时要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帮助家长寻找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

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让每个家长懂得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预防扼杀孩子兴趣的现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给孩子沉重的学业压力,让孩子参加过多的兴趣班,这是对家长的基本要求,也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如果用所谓的“兴趣”窒息孩子的思维,束缚他们的自由,透支他们的生命,是对孩子的极度不负责任。希望家长们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陪着他们一起游戏、读绘本、走进大自然等,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把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玩出见识,玩出真正的兴趣,玩出更好的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别让“兴趣班”扼杀了兴趣  兴趣班  兴趣班词条  扼杀  扼杀词条  兴趣  兴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