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4天、跨越中国南北方的第三届惠灵顿中国教育节在上海盛大开启,在天津圆满落幕,为中国和世界奉上了一场教育盛宴。本次教育节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独立思考集团副总裁认为,“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10月28日澎湃新闻 )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千百年来育人者孜孜不倦的探索过程来看,好多教育家虽然都提出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个探索从来都不会中断。人类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更接近教育的真谛,这是由人的生理、心理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决定的。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这句话最早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事实上,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也曾说过:“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这说明,“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确实有比较广阔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们身上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如何激活他们身上无限的可能,就成了一个永远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教育也因此而产生。朱永新教授说过:“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这也可以理解为教育的智慧就是唤醒,而不是灌输。
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在唤醒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并不能很深刻地理解唤醒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与我们这些年过分强调分数的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同时,社会竞争在加剧,大家在急剧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感受到的是极大的生存竞争压力。在竞争面前,我们便更多地屈从于当下,使得见效较慢的唤醒没有发展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大家的共识,这也使学校和家长达成了从来未有的高度默契。而要让学生取得高分数进入理想的学校,灌输和强化训练往往要比唤醒来得更快、更直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在国家倡导多年后,到了地方学校却仍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既有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原因。
事实上,唤醒是一个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要求家长和学校严格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来开展鲜活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也需要整个社会努力营造一种宽适和谐的教育氛围。而现在好多孩子从小学开始,为了进入优质学校就开始拼命,直至到参加高考。
这种从小就开始拼命的教育方式,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体质下降、自私冷漠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竞争从来都有,适度的压力确实能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但是当这种竞争弥漫到各个角落时,巨大代价的付出也成为必然。
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在思考教育问题时都能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出发,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拔苗助长,而是从唤醒孩子的潜能,释放孩子的智慧,充分唤醒孩子的求知欲望和生命创造力。表面看来,唤醒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但一旦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活了,其能量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