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弱势教师“被交流”害处多

有朋友告诉我这样两件事:一是他们县某初中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科学教师,因为连年中考拖后腿,“被交流”到偏远小学任教;二是某中心小学一位五十多岁的语文教师,因学科成绩一直“亮红灯”, “被交流”到一所村小任教。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中五味杂陈。既对这些老教师充满了同情,又对单位的做法感到不满。这种打着教师“交流”的幌子,借机把弱势教师“驱逐”出校的做法,实在不妥。

第一,弱势教师“被交流”,完全背离了教师交流的本来意义。城乡教师交流原本是通过城镇优秀教师“下沉”到乡村学校,以他们为“鲶鱼”,把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湖面”搅动起来,唤醒乡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弱势教师“被交流”,不但使交流失去应有的意义,更会走向“交流”初衷的反面。

第二,弱势教师“被交流”,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严重伤害。现实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年龄等原因和学校考核评价的缘故,一个单位总会有弱势教师的存在。这些教师心理上本就困惑、迷茫、无助、自卑甚至抑郁,学校应该在业务上进行帮扶,心理上给予疏导。可当下不少校长,为了升学率,为了个人政绩,不但对弱势教师不包容、不帮扶,反而把他们“逐出”学校,“下放”到偏远小学,致使他们上班更加不便,生活更加艰苦,学习更加无门,使这些教师处于更加孤独,焦虑、无奈、郁闷甚至绝望状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第三,弱势教师“被交流”,不利于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城乡教师交流,是为了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孩子也享受最好的教育。如果“被交流”的都是弱势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没有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更由于“被流放”而心情不畅,会把怨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这对乡村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第四,弱势教师“被交流”,不利于乡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乡村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乡村文化的中心,教师当然就是义不容辞的乡村文化使者。这就要求乡村教师不但要有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更要有与村民相互沟通、和谐共处、向村民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被交流”的弱势教师,其自身素质相对较弱,更因缺乏自尊自信,会与家长、村民“老死不相往来”,也就谈不上进行文化引领了,这就使乡村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失去了支柱。

因此,我们真诚希望学校负责人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城乡教师交流文件,回归教师交流的初心,把优秀教师交流到乡村小学去,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给乡村教育转型带来更大活力。同时,加强对弱势教师的关心、帮扶,使他们振奋起来、向上起来。诚如是,于学校集体、于教师个人都有益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弱势教师“被交流”害处多  害处  害处词条  弱势  弱势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交流  交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