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即随大流,即使出错也是大家都错,个人并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但是,若是教师群体中出现大量的“从众型”教师则未必是好事,既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不利于优秀教师队伍的培育。
“从众型”教师的主要特征是:学习意识淡薄、知识更新较慢、理论资源匮乏、思想保守、缺乏文化底蕴。对他们而言,教也好,学也罢,无需太多的思想和智慧,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工作流程即可。由于缺乏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他们只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只能将自己的教育行为定格在肤浅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层面。他们或许在教学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靠的是技巧,而不是思想,对学生的头脑、精神和情感的引领作用极其有限。
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地方,也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场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认识到“从众”对自我发展及学生成长的严重危害,需要教师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
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目标是成长的内驱力,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只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教师成长目标的确定既要基于自己的实际,又要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立足于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修业”,还要“修身”;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不仅要靠书来教学生,还要靠教书来实现育人这一宏大目标。
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有自己的“精气神”。“精气神”是教师的精神长相,能彰显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决定着教师的精神状态。有“精气神”的教师守得住安宁,能乐观看待世界、积极挑战艰难险阻。他们不盲从,不会让自己陷入顺势而为的漩涡。有“精气神”的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会在育人过程中发挥出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站在那里,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有阅读、思考与写作的习惯。阅读、思考与写作是一体的,环环相扣。阅读让教师吸收了大量的精神养料,经过思考,又将吸收的养料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财富,再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智慧释放出来,让更多人分享。阅读、思考与写作是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让教师由普通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是教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个人教学理论的基础。多元的话语体系是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话语体系的形成,需要教师有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能发现问题,即能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捕捉到能引发思考的“关键事件”。发现问题后,教师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让教学行稳致远。
从“从众”的状态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如文艺、体育、写作、制作、社会公益、旅行等。兴趣爱好能激发人的情趣和能力,使人的智力得到发展、眼界得到开阔、精神得到愉悦、生活品质得到提高。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教师都要让兴趣爱好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也让其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让自己的教学走向深度、让学生的发展走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