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考试不及格,家长发红包”,荒唐

近日,铁岭市民王女士(化姓)在家长微信群内,看到了班主任发送的一条信息:“各位家长: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三年后考上高中,那么你们就按照我们考试前的约定,所有的科目以及格为标准,不及格者差一分发一元红包。群里多少人就发多少份。”(1月15日华商晨报)

学生考试不及格,老师竟然“罚”家长在班级群发红包,真可谓天下奇闻,脑洞大开。

客观地说,老师此举并不是真的想惩罚家长。诚如当事班主任王老师所言,让家长发红包只是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多督促孩子们学习,消除不及格,也就是“意思一下”,并没有详细计算按照数额发红包。为了阐明教育意图,王老师还特别在微信群中申明“发红包是小事,配合我把孩子培养成才才是大事。成绩是一方面,讲诚信,懂孝道,守法纪更关键”。

然而,王老师此举却属于不折不扣的“好心办坏事”。既然成绩只是一方面,为何考不及格就如此“大动肝火”呢?是不是在传递“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呢?此举除了多少沾染功利教育色彩,有悖“立德树人”的教育主旨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其一,对某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家长产生了一定压力。新闻中的王女士来自农村家庭,每天挣100块钱都很难,按照老师的算法,她得发一二百块钱的红包,显然难以接受。老师觉得“意思”一下,而家长恐怕不敢太“随意”。

其二,对于经济条件尚可的家长而言,发几块钱红包固然是小事,但这样的“羞辱”却是难以承受之痛。尤其是一些本来就不太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恼羞成怒”之后,其暴力指数恐怕会直线上升,孩子难免遭受“暴风骤雨”式的谩骂乃至“单打”“混合双打”。这究竟是“督促”孩子学习还是适得其反并引发家长和孩子的对立?

其三,用“绑架”和“株连”家长的方式督促孩子们学习,本身就是家校沟通之痛。家长和老师本应该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然而,由于各自的出发点、所站角度、持有的教育价值观、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等诸多原因,常常造成一定的错位、误解,甚至矛盾。换言之,家校沟通出现问题,与家长不够理解、尊重、支持有关,而部分老师简单粗暴乃至颐指气使的管理方式也难辞其咎。

学生考试不及格,老师“罚”家长在班级群发红包,固然只是极端个例,当事老师和学校也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严重不妥。但是,老师在“上火”之后,对家长“发号施令”乃至“横加指责”的事情,却时有听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少老师总觉得只要是为了孩子,家长就应该无条件服从要求。殊不知,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随时听命。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动辄“绑架”家长的做法,其实也是教师在推卸自己的教育引导责任。倘若不能彻底扭转这种思维模式,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沟通,甚至闹出比“罚”红包更为离谱的“笑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及格  及格词条  红包  红包词条  荒唐  荒唐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考试  考试词条  
教育评论校长

 好校长的“五有”

校长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一员,校长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途。在工作中,校长应具有哪些素质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一是“心中有数”。校长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气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