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家长的陪读分为两类:一类是家长脱离家庭,孩子到哪儿读书、上学,家长的身影就在哪儿出现,家长以全部精力参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全程;另一类是指在家庭里,家长陪在孩子的身旁督促并指导孩子的学习行为。
谈到陪读,当前,几乎是清一色的反对声,有一票否决之势。他们认为,陪读或许能解决孩子一时的困难,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阻碍了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但我认为,陪读并非一无是处,正确、适当的陪读不但可以有,某种意义上还真能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正确的陪读能起到正能量的示范效应。陪读时,家长可以在旁边看看专业书、写写文章等,用自己正能量的行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熏陶。不过多地干涉孩子,最大限度地信任孩子,变监督陪读为信念陪读,使孩子自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慢慢树立起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正确的陪读是一种成长技能的教化。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论断,纠正了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同样,家长陪读也应该是“陪是为了不陪”。所以,正确的陪读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技能教化。譬如,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肯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此时,陪读的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困难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如果孩子能解决的,要给孩子一个思路提示,建议他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陪读的家长不是保姆,而是推动他们成长、进步的教练员。
正确的陪读是一种亲情互动。现在,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亲情互动时间很是有限,家长不妨把陪读当作每日的必修课,这样不但能给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还能增加与孩子亲近的机会。家长陪读,不仅能了解孩子的日常行为,还能学会更好地跟孩子相处,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不过,在陪读时,家长不能经常把自己的“牺牲”挂在嘴上,否则,只会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使陪读的效果打折。
当然,正确的陪读也要该放手时就放手。陪读最大的意义是在孩子习惯、能力养成时期,家长“扶上马,送一程”。但有些孩子都外出读大学了,家长还就近陪读,岂不是走入了陪读的误区?家长陪读不能没有止境,适时地放手也是陪读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