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几天,刘女士就会翻翻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的书包,基本都会发现已经放坏了的鸡蛋,这就是“蛋奶工程”里的食品。刘女士反映,儿子说有的同学下课拿鸡蛋当球踢,她觉得这样浪费太可惜了。(5月20日华商报)
据悉,从2009年秋季开学起,陕西省十一个市(区)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启动了“蛋奶工程”。有资料显示,自“蛋奶工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平均身高增长近4厘米,平均体重增加2公斤,体质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学生经常出现的贫血发病率也有所降低。这说明,“蛋奶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面向农村贫困学童实施的这项重大惠民工程对于保证贫困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可是,目前,这一善意举动却遭遇了尴尬——有的孩子竟然把免费领到的鸡蛋当球踢。有老师称,全校每天真正被吃掉的蛋奶最多能到总量的一半。食物就这样被浪费了,着实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要知道,在贫穷的边远地区,吃鸡蛋、喝牛奶还是很奢侈的事情。再者,这种行为也不利于孩子节俭美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对此,不少网友责备孩子不懂事,“应该饿他几天”,甚至建议停止“蛋奶工程”。其实,孩子都是懵懂无知的,我们应该反思“蛋奶工程”如何科学改进和精准实施。
孩子们浪费鸡蛋、牛奶,无非有几种可能:一是有些孩子家里并不缺少鸡蛋、牛奶之类的食物,自然也就不稀罕了;二是千篇一律的食物,孩子们吃得腻了,宁可扔掉也不想吃了;还可能是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有人身体不适合摄入蛋奶等。只有找到问题才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应该停止发放鸡蛋、牛奶,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排,也需要对贫困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像报道中提到的全班轮换发放的方式,效果肯定不佳。
对于因为口味单调不爱吃、不爱喝的问题,需要管理者转变思维、打破常规,创造性地为孩子提供营养餐。鸡蛋、牛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味道确实单调,可考虑把牛奶换成酸奶、把白水煮鸡蛋换成茶叶蛋等。只要用心,总能赢得孩子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