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同时,教育部还发出了《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地传达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家长。信中还有“防迷网”三字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本是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学习的,但是一些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让中小学生沉迷其中,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通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的,它的意义也是基于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知》对切实增强任务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严格规范学校日常管理、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执行这些要求的主体是学校,其目的是保障中小学生快乐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协作,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和老师要求家长做什么工作,家长就对学生做什么工作。但是在防治学生迷恋网络这件事上,我认为,家长最佳的做法是变被动为主动,因为学生迷恋网络情况的发生或恶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发生在家中。这一点从教育部致家长的一封信,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职责就可以明显地看出。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现代社会中,家长完全不接触、运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极少。家长在孩子面前上网,首先要考虑如何发挥榜样或示范的效应,不可自己随性上网而严厉禁止孩子上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或参与其他不健康的网络虚拟活动,很多是因为在现实中的孤独、厌倦、烦躁、消极等情绪无法排解,而在虚拟世界能寻找到刺激或轻松的寄托。引导孩子走出困境,家长的陪伴和疏导作用无可替代。家长要善于做孩子心灵的沟通者、共情者,在严管孩子上网的同时,应该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网瘾,把孩子的心灵向积极而愉悦的方向引导。
学校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并不是学生回家后,学校就不管不问了,也不是家长由被动变为主动后,老师在和家长的协作中将职责颠倒。在开展“防迷网”行动中,家校同应主动,各履其责。学校要给家长提供最重要的支持,给家长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方法,给家长定制一些引导孩子健康运用网络和手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