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首次明确,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2月26日楚天都市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减负”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然而,“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校内“减负”校外补,学校减压家庭加压的现象在诸多地方广泛存在。校外培训机构正是看重了这一庞大的家庭需求市场,以兴趣班为噱头,大肆开展学科培训,强化应试训练,以满足家长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
校外培训机构因为没有相应的监管与约束,为了市场利益,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搞应试教育,实施题海战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中小学生繁重的课外学习负担,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影响了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需要通盘考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一方面,整个教育环境的优化同样需要社会教育的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对国家教育的杀伤力不可小觑。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将教育治理的触角伸向校外,切中教育时弊,对准长期无人问津的教育顽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生成关系复杂,治理任务艰巨,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下猛药,也更需要建立完善长效的监管机制。专项治理仅是治理工作的起步,加强常态化监管、督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才是治本之策。
相信在此次专项治理驱动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会应势而生。比如,从源头上完善校外机构进入门槛与标准,明确基本的办学条件,建立资质准入机制与年度注册制度,从过程中将监管工作纳入常态化与常规化;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联合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畅通家长、社会投诉举报机制,用严格的制度督促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