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教育部印发《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指南》已有数月,对各地正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乡村校园长培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指南》的规范下,一些地方的乡村校园长“同学习、谋发展、共成长” 的学习共同体得以建立,促进了骨干引领全员的校园长常态化研修模式的形成。但是,依目前来看,《指南》落地落细还存在不少问题。

《指南》落地,指的是针对本地乡村校园长办学治校的问题、弱项和短板,以提升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帮助乡村校园长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改进学校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因此,发现问题、查找弱项、摸清短板,应该贯穿“主题研修—结对帮扶—行动改进”三个主要环节,使工作坊研修的全过程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实践导向。只有这样,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方能落到本地、落进学校、落向校园长。

《指南》落细,指的是将《指南》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施流程和职责分工进行具有实操性的具体化。《指南》只有几百字,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在组织实施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承办机构、工作坊坊主都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方案、制度和机制等,使研修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运行。其中,对工作坊研修的三个主要环节要求的各种研修方式更需要进行专业性细化,如进程安排、任务清单、研修工具、作业模板、资源配置、评价量规,以及对研修过程的监管与跟进。

有研究认为,工作坊的角色有三种:参与者、专业者、促成者。参加研修活动的人为参与者;具有专业技能,对于进行讨论的专业主题直接助力者为专业者;主持及协助工作坊进行的人为促成者。据此,可以这样定位各方的角色作用:参加研修活动的乡村校园长为参与者;承办机构的学校管理领域专家为专业者;工作坊坊主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中小学幼儿园为促成者。对应于“主题研修—结对帮扶—行动改进”,在《指南》落地落细方面,各种角色的地位就有所不同。

第一,在主题研修环节中,集中讲授以专业者为主导,而案例分享、研讨交流、读书分享、校长论坛等方式则应该以参与者为主体。本环节要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使“问题即主题”的研修思路得以有效实现。

第二,在结对帮扶环节中,坊主是促成者,其应该能够有效推动坊员(参与者)彼此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助坊员在影子培训、交流反思等过程中,通过讨论与分享发现并提出问题,但绝对不是强势地为参与者做出决定。

第三,在行动改进环节中,坊员是主体,即在坊主指导下,坊员对办学治校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通过资料搜集、访谈调研、自我反省、多方总结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而坊主则需要全程跟进并及时提供专业支持。

2017年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要做到“五个结合”:理论讲解与观摩考察、名校解读与现场示范、岗位实践与个人反思、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相结合,这为校园长工作坊研修的有效实施指出了路径,也是《指南》落地落细必须要予以落实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工作坊  工作坊词条  园长  园长词条  研修  研修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落实  落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