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韩寒在微博上发表长文提起退学往事,他感慨“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韩寒的微博虽然没再提及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对比当年对教育的激烈批评,韩寒现在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是耐人寻味、值得深思的。公共舆论空间里弥漫着的贬低甚至否定学校教育的声音,本质上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反智主义倾向,值得有识之士和主流媒体高度警惕。(1月12日中国教育报)
曾经的韩寒,意气风发,运笔如飞。成名后的韩寒在回顾自己当年高中退学经历时,也不无得意,甚至很“庆幸”当年自己的这一“正确”抉择,同时对学校教育发起过激烈的批评,认为“一刀切”的应试教育是“毁人不倦”。作为别样路径成功的典型,加之韩寒成名后反过来对这段经历大肆渲染,不仅让韩寒成为亿万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而且让否认学校教育价值成为一股舆论风潮。
在众多批评者中,不少人以吹毛求疵的态度对待教育,肆意放大教育缺陷,竭力丑化教育生态,以个别事件与少数现象的污点去极力抹黑教育,无端影射整个教师队伍。还有人故意迎合低端庸俗的社会舆论和粗浅认知来增加自己的粉丝数量,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实现“名利双收”。至于自己是不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以及对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一些媒体会在不自觉中忽视教育批评的初衷,会在有意无意中放弃教育批评所应秉持的立场,而去采纳那些迎合“民意”的观点,从而达到扩大社会影响的效果。
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教育与其他行业一样,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有些方面甚至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譬如“一刀切”的应试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再如过于强调智力发展而忽略全面成长之间的问题等。然而,这些问题和矛盾还远未发展到导致教育危机重重,甚至是万劫不复的骇人听闻的地步。
韩寒不久前在微博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中指出,“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作为曾经对学校教育的激烈批评者,韩寒如今理性地思考与负责任地发声无疑为客观评论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与范例。
因此,那些故意以博人眼球、以私利为目的的教育批评,以及忽视公共立场与价值取向的大众媒介,事实上是在误导社会大众,甚至是在阻碍教育改革。我们实在有必要擦亮眼睛,净化心灵,始终对教育保持敬畏,时刻不忘自己在为什么而评论,努力做一名专业、有情怀的教育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