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名师要上得厅堂,更要下得课堂

现在所谓的各种级别的名师,诸如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等,其实大多是被各类机构所冠以的称号,而少数是凭借着自己的业绩、学术成果、著作等而被大家所熟知。这些教师因其发展是源于自身成长的坚定信念与自觉性使然,因此,其发展步伐我们可以期待。但被各类机构冠以称号的教师因为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外在的要求驱动的,往往没有内生力量的推动,致使他们在成长之路上在“昙花一现”之后便出现了“退化”现象。

针对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去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他们的成长更符合规律,譬如这两点:

上得厅堂。既然是身为典范的名师,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有突出的特色、水准与成果,也必然要承担一定的传经送宝与带徒的职责。因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为他们搭建起传播教育艺术与成果发布的平台,让他们经常得以登上“厅堂”,将其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之花及时地开遍所在的区域,从而为当地众多教师的成长发挥出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外,相关学校与职能部门也需要做好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对接、联系的工作,让这些名师能够有机会及时走出去,到更大的、更高层次的课堂展示舞台上去挥洒风采。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示以及学术成果的发布等形式,让这些名师在开阔眼界、释放思想中不断升华自身的水准,使名师们在各类“殿堂”上收获自信与掌声,持续不断地交流与学习,进而促进名师“保质期”得以有效长久地延长,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的往事。

名师们要想在各类厅堂上站住脚,必须要有自己的干货,有属于自身独特的思想与知识储备和值得众人信服的学术及教学艺术水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求名师们在日常中勤于实践、反思与总结,并自觉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表达与写作等能力。

下得课堂。名师再有名,追根溯源,其本质意义上还是一名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各类名师,不同于研究机构的人员,课堂既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更是其不断成长和收获成果的场所。离开了课堂,自然也就随之失去了名师的根本含义,无异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师要想长久地得以“保鲜”,就需要扎根课堂,在自觉自愿地与一届届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去展现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风采。而做好这一点,不但会使所教学生受益,同样会使其自身因为每天有着鲜活、无穷的研究素材而不断有新的发现,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名师在取得头上的光环后,便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名师退化的因素很多,如监督机制缺乏、自身进取心下降等,甚至有的人在觉得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便逐渐脱离课堂教学,选择“教而优则仕”,成为脱离课堂的管理层人员。如此以来,因为远离了课堂这个名师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名师的称号便会逐渐“变质”或过期。

总之,作为教学上的名师,要想使其名师称号与作用能长期地得以“保鲜”,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上得厅堂,下得课堂”。而这既需要所在学校与职能部门为其创设和搭建起充分展现风采、增强荣誉感与动力的殿堂平台,建立起培养保障机制,也需要名师自身自觉加强修养和信念锤炼,潜心于课堂一线,醉心于课堂与育人艺术的提升,从而实现名师艺术提升与教育发展,引领普通教师成长,进而促成学生成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名师要上得厅堂,更要下得课堂  上得  上得词条  厅堂  厅堂词条  名师  名师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