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莫用成人逻辑扼杀儿童本性

前段时间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位领导去慰问儿童,他一进入教室,小学生们马上回座位正襟危坐,双手齐放在桌面上,目不斜视,个个姿势整齐划一。这一情形,让人马上联想到军人列队接受检阅。

更为明显的是,接下来孩子们回答领导问题时也是小心翼翼,内容极度“标准化”——“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立远大志向,为社会无私奉献”“感谢领导的关怀”等。学生在领导面前的这些表现,或许是平时的习惯性动作。而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想必是学校事先对他们进行了“专业训练”。这样的应答方式,实际上是学校老师借助学生来对领导进行讨好与迎合,但这样的教育却让人感到可悲与可怕。

学生纪律严明、素养高,领导看了就喜欢,这是成人的“逻辑”。但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吗?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童言无忌,这才是儿童的本性。加强纪律教育,让课堂有良好的教学秩序,这无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万不能以扼杀、压抑孩子的天性为前提,更不能在领导面前做如此虚假的“表演”。这样培养的只能是听话的、中规中矩、见风使舵、“顺从”的一代,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精神的核心素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其实,这种“表演”情形也并不鲜见,相当多的学校平时不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吗?课堂上,学生得有坐如钟、站如松的“标准动作”,否则就是不专心,就是违反纪律。而且,当下,许多学校的纪律教育正在进一步扩大化——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聘任多名专业保安、值日教师加强校园巡逻、学校德育处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等。一些学校还会经常在校园广播公布一些违纪学生名单,动辄通知家长。这些“铁腕”手段确实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间起哄、乱跑乱跳的现象少了许多,校园里闲逛的人也销声匿迹……尤其是老师们,少了许多烦恼事。

只是有些可悲,在“不良现象”减少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让人担忧的情形——有灵气、活跃的学生渐渐少了,退缩与恐惧的表情多了,学生们因为担心受罚,处处循规蹈矩,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他们不敢张扬展示自己,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开拓创新。

一次,笔者到某兄弟学校观看学生的文艺汇演,演出热闹非凡。同时,也看到学生们秩序井然,大多是正襟危坐,没有了儿童时期本来应有的那股“少年狂”。我向旁边的一位教师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对方深表同感:周围有学校领导、教师在“严密监控”,学生还敢动吗?原来,正是这样“纪律严明”的要求使我们的学生变得胆小怕事了。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健康发展,形成不敢提出自己真实想法与反对意见的奴隶性格,更不必说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想了。

这就是“塑造”和“管制”带来的副作用。老师们一定要思考,我们在进行教育与管理的同时,是否正在扼杀学生张扬活泼的个性,是否剥夺了学生健康、自由成长的权利?一张张鲜活可爱的面庞正在我们面前渐渐地消失,一个个听话的“小奴仆”正在我们手中慢慢养成……

这样的教育与管理,说到底是一种反教育。它表现出的是懒政思维,是功利的、自私的,是扼杀人性的。学校为了省事,为了避免产生麻烦,把“听话”“守规矩”作为校园管理的唯一目标,唯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没有考虑学生的成长。

让人忧虑的是,当前,教育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班主任方面,总希望“问题学生”退学以甩掉“尾巴”“包袱”;学校方面,为了避免学生出安全事故,取消许多有益身心发展的校内外活动等。

很显然,这些教育行为已没了学校的样子,不是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是以方便学校和教师们的管理、追求“风平浪静”的“平安校园”、减少工作麻烦为出发点,但这些无疑都漠视了学生的情感与发展需要,越来越远离了教育的原点。

不是危言耸听,一所让学生感到压抑与恐惧的、死气沉沉的学校,更像是一所“文明的监狱”。亨利·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说:“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笔者认为,我们的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一方“池塘”,应让多数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和生活着。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让孩子拥有怎样的教育与未来,教育如何才能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成长……这真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用成人逻辑扼杀儿童本性  扼杀  扼杀词条  本性  本性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成人  成人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