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实现更多教育理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出现了多次。当人工智能遇上教育,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真正做到对每个孩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人工智能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像水、电一样影响我们的生活。面对科技的发展,教育者最急需的是转换思维方式,必须认识到,学习正在被技术深度改变,必须引导学生超越常规课程与课堂,进而与社会、生活关联,构建新的学习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许多过去人们关于教育的想象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将变成现实。当简单的重复劳动可以被技术替代时,传统的就业体系和职业形态也将因此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学生将更加关注职业规划,而未来学校也将不断强化知识的用处,让学生在学校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振国曾说:“未来的学校一定是尊重人、发展人的学校。未来学校将把单纯传授知识的功能交给互联网,教育做只有教育才能做的事情:人和人的交流,情感和情感的沟通,生命和生命的对话,让学校成为点燃人的生命火焰、追求希望和理想的地方。”

因材施教将变成现实。四百多年来的班级授课制将逐步消失,校内、校际“自组织”将以不分年龄、打破时空、按需组合、自主发生的极大优势而成为主流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走班学习,可以混龄学习,可以虚拟学习,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互动。总之,他们将始终处在志趣相投的“自组织”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随着认知科学、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人工智能不仅能从知识关联和群体分层方面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推送学习建议,更能结合大脑思考方式、个体性格特点、所处环境特征等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相同的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教师会减少“满堂灌”,而是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

“生活即教育”将变成现实。未来校园将是一个开放、多元、无边界的立体平台,集群化、社群化、联盟化将是未来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整个世界都可以是每个孩子的学习平台,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学校的有机构件。

未来校园环境信息化将向更高层次的智慧校园迈进,各种智能感知设备和技术无处不在。有条件的学校建学生剧场,创建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内容的不断立体化,未来学习将越来越淡出学科单一化、空间一极化,而走向学习主题化、教学团队化与时空交互化。学科教学必然被打破,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基于生活场景的学习将一一呈现,学习必将以融合的方式走向无边界。

未来教育将会把其服务属性变成现实。美国《教学2030》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师是一种多重身份混合的职业,有不同类型的教师存在,包括精熟教师、专业教师、驻校教师、学徒教师、辅助教师、个性化教学专家、虚拟教师、社区领导者等。在不同的学校,各类教师组合搭配,合作无间,以最大化地利用教师人力资源。”

教师职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学政策和教学环境,面向不同性格特点和需求的学生,处理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具有“创意工作者”“人际连接者”和“复杂模式的判断者”三大特点的教师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

未来教师的权威将会受到学生的挑战,岗位设置将受到结构的影响。未来学校教师的职业定位不再是学生的引导者,而或许是服务者。教师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服务者和学生成长顾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词条  理想  理想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  帮助  帮助词条  更多  更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