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0日开始,杭州滨江区推出了免费课后服务,一直到傍晚5点,运行成本全部由财政负担,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据杭州滨江区教育局介绍,预计2018学年起在全区小学实行,中学条件合适时也将推行。据悉,政府推行免费课后服务这一项教育新政,杭州市尚属首个。(11月26日钱江晚报)
所谓晚托班,就是以往“弹性放学”的一个新叫法。事实上,为解决长期困扰众多家长们的“三点半”难题,各地此前就已经着手探索这一模式。但就一些地方的实践看,由于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关系没有理顺,致使这一探索实践处于“暂停”状态。
首先,思想上没有理顺服务与收费的关系。回顾以往的“晚托班”,一推行就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在他们看来,义务教育阶段是免费阶段,学校连书本费、学费等都免了,“三点半”后的“晚托班”,学校看护孩子费用也不该收。但深入分析看,“晚托班”不属于义务教育份内服务,额外的工作所需经费,学校无力全部负担,但如果直接向学生和家长收取费用又会引发较大争议。
其次,操作上没有界定好自愿与强制的边界。就以往实施情况来看,需要实施“弹性放学”的学生和家长有,但不需要的也有。就以往的经验看,一所学校在举办“晚托班”时,不管学生和家长需不需要,都硬性要求学生一律参与,不给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无疑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是不满。
再次,行动上没有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区别。以往的“晚托班”,不管在老师还是学校心目中,要么认为参与“晚托班”的学生管理属于义务教育之外的“义务”,要么认为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等,因此对这些管理服务就没有提出新的质量要求,要么把晚托当按课堂加课对待,要么放任不管、疏管。出现安全等服务质量问题后,家长和社会才对此不放心,并进而有了抵触心理。
由此可见,以往的“晚托班”模式是不成熟的,被一些地方试点后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根本上讲,不是这一政策的大方向有问题,而是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基础工作没有配套完善,比如没有做好教师和家长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从而使得这一原本方便惠利家长的好政策,却给少数家长留下了不好的口碑。
杭州滨江区推出的“晚托班”课后服务,由政府买单费用支出,不仅避免了以往此类政策实施过程中由费用谁出引发的争议这一最大和根本问题,而且由于有明确实施“晚托班”的详细课程内容、实施办法等事前审核和事中严格监督执行机制,也有效矫正了以往此类措施实施中的强制倾向、服务方向偏离、安全难保障等问题,不仅解决了众多家长的“三点半”难题,而且课后服务质量有保障,家长们也都能够放心。杭州滨江区此举值得其他中小学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