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尚书中学的特殊礼仪校规“火”了。学生每天上课前要向老师鞠躬行礼,弯腰90度,停10秒以上,老师回礼弯腰不得小于45度;每周家庭作业,学生必须向父母长辈鞠躬说声“您辛苦了”,为老人洗脚一次不得少于3分钟……(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
这些礼仪校规引发了网友争议。有网友支持,说这是在发扬尊师孝亲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搞形式主义,更有人表示对学生来说考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外界的质疑,该校副校长安彬回应说,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学校推行礼仪校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所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学校旨在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贯彻的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立人先立德。
我完全赞同安校长的观点。以“尊师孝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切入点,以外显礼仪为承载方式,培养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这样的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看得见,行得实。学生长期坚持这样做,必然能起到净化心灵、纯洁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的作用,从而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
对于“学习”和“礼仪”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语》中孔子曾有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论述,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必须做到“博学于文”,并且“约之以礼”,这样做才不会离经叛道,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人才培养观,不仅适合于古代教育,也是今天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
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勤奋好学,使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教师是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知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学校教育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学生“博学于文”,只是完成了教育一半的任务,还要“约之以礼”,通过各种礼仪规范,引导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明礼守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的之所在。
许多学校管理者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本末倒置。他们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不少家长更是这样认为。其实,成绩好并不代表品德好,成绩好的学生将来也不一定个个都是人才,有的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社会上学问渊博、拥有高学历却做出不合乎道德甚至违法之事的人比比皆是,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从小没有养成“约之以礼”的习惯,无视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一足失成千古恨”是其注定的结果。
德育应该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体验式教育,而不是胡子眉毛一起抓的标语口号式教育。以“尊师孝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教师的礼仪规范做起;家校联合,设计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我相信,如果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有孝心,人人能尊师,对人对事时时怀有感恩之心,这些孩子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将是一个有爱心和集体荣誉感的人。
学习是人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礼仪则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规范,只有人人信守,实时践行,才能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立德树人”比考好成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