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会在社交网站“晒”自己的学习成果,56.0%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交平台“秀学习”是为了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感悟,36.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知识装饰品”。(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晒”学习成果,是社交平台上的一道风景,不仅“看上去很美”,而且细细品味,也养眼养心启智。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对这种行为颇有微词:如果总把经历用在渲染学习过程上,就背离了自主学习的初心,这样的学习往往浮于表面,是把知识当作“装饰品”。
不过,这样的微词并不影响“晒”学习成果的实际意义。每个人“晒”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无论初衷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能够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产生激励效应,对学习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己长久地保持学习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他人的肯定是助推力。毋庸置疑,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最好的办法并非请别人督促自己,而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但是,学习毕竟是枯燥的,“学而不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即便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在学习的过程,也会出现乏味感、倦怠感,甚至出现“打退堂鼓”的情况,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持续的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因此,即使对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激励作用也必不可少。如果在“打退堂鼓”时,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那么学习的热情又会高涨,学习的动力又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就拿我来说,虽然写作、发表言论,是自己十分喜欢的事情,但能够始终保持写作的热情和动力,与他人的肯定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比如,每次看到自己的稿子出现在蒲公英评论网的“犀言”或“锐评”栏目上时,就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相反,就会有一种小小的失落感。而成就感和失落感决定着写作热情和写作效率的高与低。成就感产生的是正效应,写稿的热情更高;失落感产生的是负效应,写稿的热情会减退。写稿如此,学习亦是如此。
学习归根结底是为自己学。秀一秀和晒一晒,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并能促进自己继续热情满满地学习,又何妨?即便招来一些微词,只要正确对待,这些微词也能成为正面激励,收到正效应,成为保持学习热情和动力的助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