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就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质量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攻方向。
只有提高质量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在职业教育中也得到明显体现。近十多年,由于国家加快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行了免学助学政策,确实有效地解决了职业教育“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新认识,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能上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好、就业质量好的“三好”职业学校。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过去很少有家长和亲戚朋友咨询职业学校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有不少人向我打听“上什么样的职业学校好”“学什么样的专业好”,有的甚至设法让孩子进入那些质量高、就业好、招生名额少的学校或专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热切期望,也反映出目前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
只有提高质量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结构转型中传统产业的淘汰、新兴产业的兴起,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的数量和规模,产业技术升级中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趋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低质量、低标准和低技术含量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只有提高质量才能助力精准扶贫。扶贫必须扶智,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免学助学政策,帮助贫困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实现教育脱贫。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尽快帮助贫困青壮年迅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脱贫。但是,如果职业学校自身能力不足、质量不高,培养的学员又如何能助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既是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考验与挑战。
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产业技术升级,影响人民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事实上,中国职业学校已经有能力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前段时间,中国代表团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47个比赛项目,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所获金牌位列参赛金牌榜首位。这充分证明,我国职业教育完全可以培养出世界级水平的优秀技能人才。但是,技能大赛目前主要代表个别的最高水平,还不能完全代表平均水平。因此,新时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在巩固现有发展成果基础上,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
提高质量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有什么样的教育体系就会有什么类型和什么水平层次的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是要完善全日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纵向上要完善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职业教育体系,横向上要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为学生无论在高中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提供多次选择的路经;二是要完善非国民教育的职业培训体系,面向人人提供职业技能入职培训、升级培训和转岗培训,为企业零距离上岗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
提高质量需要做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企业脱节,很多时候从专业设置就开始了。学校招什么样的人、招多少人,并没有依据产业、企业的现在与未来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两张皮,不但难以获得企业支持,而且还会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过剩,有的甚至只能到简单的流水线岗位就业。职业教育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专业设置原则上应该一个专业背后一定要有一个或数个产业、企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企业的支撑,该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则需要重新论证。只有产教融合的专业,才可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因为这些企业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彼此是唇齿相依、共享共赢的关系。也唯有如此,校企合作才不会停留在简单的就业合作上,而是进入到育人全过程的深度合作。
提高质量需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前,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短板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为教师减负。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过重,周课时超过二十节的不在少数,从早到晚疲于应付上课,几乎没有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究其原因是师生比过大,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能和科研能力。要减少教师工作量,省下的时间用来培训和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研究教学内容、学生、教学方法,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提高质量需要构建评价保障体系。不同的培养目标,评价的标准、内容与方式不同。对口升学、中高职衔接等升学模式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质量评价模式,目前重点要加强就业班的质量评价,保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传统做法侧重于教育内部教学质量检验与评价。为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尝试将专业教学是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必备条件,把人才培养质量交给行业、企业评价。是否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否合格达标,作为用人单位的合作企业最有说话权。因此,政府的重点是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根据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输入与产出监测的结果进行投入与奖励,具体的教学质量则由教学实施主体承担,人才培养质量则交给行业、企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