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女中学生陈颖妍因为玩自行车速降而成为圈内名人。她坦言因为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妈妈的批评,受到关注也很少。直到接触了这项运动,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才慢慢变得自信起来。(10月23日大洋网)
何为自行车速降?百度的解释是“坠山”,即驾驶自行车从小山等高处高速骑下或者直接跳下,是山地车族最激烈的骑行方式。这项运动因极具危险性和挑战性,对车手的体力、耐力、技术、胆量与信心都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在国外大多是男子喜欢的运动项目。陈颖妍能在这项运动中做出成绩,说明她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因这项长处而找回了做人做事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优势智力,如果能及早地发现它,并创造条件发展它,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一领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曾任盖洛普咨询公司名誉董事长的唐纳德·克利夫顿讲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大意是:小兔子被送进了动物学校,它最喜欢的是跑步课,并且总是得第一;最不喜欢的是游泳课,一上游泳课它就非常痛苦。但是兔子爸爸和妈妈要求小兔子什么都学,不允许偏科。看见小兔子每天上学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老师问它是不是因为游泳太差而烦恼,小兔子点点头,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的跑步是强项而游泳是弱项,这样好了,你以后就不用上跑步课了,可以专心练习游泳。
兔子爸爸、妈妈和老师对小兔子的要求,与时下许多人的教育理念何其相似。很多时候,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其实都在给孩子“补短抑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练钢琴,自己也不惜重金买一架放在家里,强行要求孩子没日没夜地训练;看到人家的孩子学画画,自己也想方设法让孩子上美术训练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进奥数班,自己也托关系、找门路,强迫孩子就范……
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而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还曲解全面发展本意,要求学生门门功课全优,不允许出现偏科,就不应该。若以全面发展标准衡量,报道中的陈颖妍就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挨老师和妈妈的批评,接触了自行车速降运动后,她才发现自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而这一优势与文化课学习关系并不大。但可喜的是,她有一位开明的爸爸,对于女儿的爱好,他没有说不务正业,而是选择了包容和支持,这是陈颖妍坚持自己的长处并取得成绩的强大动力。
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各科平均发展,发展特长也不等于片面发展某一科目。孩子的特长一旦被发现,在打好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家长和老师要扬长避短,并精心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这一特长。如此,孩子才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出成绩,而这种因喜欢而产生的自信,才会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是对孩子天性的尊重,也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这样看来,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首先要做一个聪明的“伯乐”,要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并制定计划,精心培养。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唐纳德·克里夫顿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用来辨别孩子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孩子在做某件事时非常快,很少需要别人指点,甚至无师自通;当孩子做某类事情时,不是一步一步去做,而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很多人会有同感,有些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和演练,而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时却几乎是自发的,不用想就本能地会完成,这或许就是孩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