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何教育“搞得好”,群众满意度反而低?

由于工作关系,我参与了很多有关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测量的项目。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教育搞得好的地方,群众满意度不一定高,甚至可能低得令人难以琢磨。东部沿海地区的群众满意度,可能低于西部不发达的地区。在同一个省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其经济和教育发达的中心城区满意度可能低于经济和教育相对不够发达的农村或边远区县。

测量群众的满意度,对于科学地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照意义。但是,对于满意度测量的本身,也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满意度测量的是人对教育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本身不一定具有客观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二十年前,群众追求的是“有书读”,能够上学,家长就比较满足了。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从“有书读”转移到了“读好书”。不再满足于能够接受教育,而对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打个比方,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能吃上饭就满足了,若问:“您对这顿饭满意吗?”回答可能是:“满意,因为今天有白面馒头吃,我已经好久没吃到白面馒头了。”在经济条件好了以后,再问同样的问题,回答可能就是:“不满意,今天的红烧肉太腻了,我最近在减肥。”因此,就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教育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和群众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出现满意度低的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群众满意度的测量结果,既不具备纵向可比性,也不具备横向可比性。不能说,A地对教育满意度的得分高于B地,就轻率地得出A地教育水平高于B地的结论。也不能因为5年前的群众满意度高于现在,就得出教育发展倒退的结论,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因此,在教育政策实践中,对于满意度的测量结果要慎重使用。一方面,要认识到满意度的测量仍然具有局限性,不能把满意度当作评价教育好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群众对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然存在着期待,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满意度  满意度词条  反而  反而词条  群众  群众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  
教育评论热门事件

 大家常说家常话

一些人认为,大家所思所言都是“高大上”,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但据个人观察,其实大家常说家常话。对家常话,一些“学问家”经常不屑一顾。他们往往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