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农村学校社团建设要摆脱“迎检思维”

近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刊登了山东滨州徐金青的文章《全员社团:保障每个孩子快乐成长》。文章介绍了他们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如自主选择、一室多用、集中时间、引进外援等。这些做法,对目前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目前,有些农村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上,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走不出“迎检思维”的困局。其基本表现是:社团的组织和活动都没有纳入学校的常态工作。每当遇到什么检查或验收,就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突击成立社团,检查或验收者到来的时候就装模作样地进行活动,检查、验收结束则临时成立的各社团又自然消失。

这样的社团建设,说白了就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而弄虚作假搞的形式主义。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不应该有什么检查和验收,而是一些农村学校在文化建设上明显地不主动作为。

也许这些学校的管理者在这样做的时候只想着完成“任务”或达成其他目的(比如弄个“优秀”“示范校”之类),却没有认真考虑过这种做法的严重后果,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双重伤害。这样做,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形成对社团及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一方面会使他们受到功利主义的感染。而对教师来说,一方面一些有才华、有特长、有抱负的教师不能在学校的常态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又要一次次地为形式主义的应付做表面工作,弄虚作假。

像这样被“迎检思维”严重左右着的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明白学校文化建设属于自己办学的基本内容,是文化育人、造福一方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如果这方面做得不够甚至完全空白,在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检查、验收中只能弄虚作假消极应付,那就是自己管理工作和办学行为的严重失职,是对一方教育的亵渎。

有了这样的认识,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多方面举措,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才会蓬勃地发展起来。

首先,学校管理者必须让教师充分释放他们的文化热情。作为管理者,第一要充分了解教师,第二要充分信任教师,第三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平台。

其次,通过教师带动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中来。

再次,学校要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如活动设施的配置、时间和场地的安排、对社团活动的全局性统筹以及交流、展示活动的安排等。在徐金青的文章中,“一室多用”和“集中时间”就是学校对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进行全局统筹的一个好例子。学校每周安排半天的社团活动时间,在这半天时间里,原来的教室就变成了一些社团的活动室。

最后,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必须摆正两方面的位置。其一,社团建设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所系,而不是给谁交差的“任务”。其二,管理即服务,要做好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而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粗暴地干预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特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迎检  迎检词条  社团  社团词条  摆脱  摆脱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