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学分将与职称评聘、校长考评挂钩,达不到5年360学分的中小学教师将暂缓注册教师资格证。(10月9日山东教育报)
教师培训一直备受诟病。一些培训只要你坐那里充个数,有些培训只需要你去签个到,有些培训则只需要你把培训教材费掏了就算结业。好不容易遇到有点内涵的培训,却又“太超前”了,不符合自身特点,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加之现在教师培训多集中在寒暑假,这个时间段,大家都想好好休息下,没有多少心思去接受培训。因此,当下不少教师对培训毫不关心,在培训中只是“走过场”,其目的就是为了学分。如果没有硬性规定,真正主动进行“充电”的为数甚少。
青岛市教育局将学分与教师职称挂钩,乍一看,觉得不合理,有点偏颇,其实不然。当部分教师缺乏自觉性时,利用学分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约束,利用职称为着力点,以学分为抓手,“逼迫”这部分教师去学习、深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笔者相信,一些培训听一遍也许不上心,但多听几遍,总会对教师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只要每次培训能起到一定启发,这就是成功的,对学生也是一种负责。
不可否认,越往上的培训一般越具有启发性。笔者听过县级、市级和省级的培训,感触最深的是,一些省级培训注重的是对教师的启发,让每位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寻求符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注重思考,而且语言极具哲理,也容易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另外,此项举措中教师培训对市级、区级培训课程学分也做了要求。换个角度看,这也让每位教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培训,杜绝了个别领导“垄断”这些培训的可能性,这对每位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变相的呵护,也是一种公平。
当然,对于学分不达标不评职称也要做好相应工作,教师培训不能仅仅依靠“逼迫”来进行,关键是要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此,有必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训内容要接地气,不能老是夸夸其谈,说一些大道理、空道理,要贴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课程要多样,保证教师择课的权利,要让每位教师尽量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二是加大推进网络研修的力度,让一些农村教师多参加“含金量”比较高,而且不受时间、地点控制的“国培”“省培”;三是做好教师后勤保障工作,对一些外出学习的教师,既不能让这些教师感到寒心,也不能让这些教师将之变成旅游;四是教师培训应该是教师主动学习的过程,应该培养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当教师拥有一定自觉性时,教育局应该适当调整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