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引导新教师“先做恶人”欠妥

“在接手新班级时,还是先做恶人吧。”“要做越来越好的老师,而不是越来越坏的老师。”近日,因为话题切中教育痛点,鲁巷小学建和分校校长王二虎在培训新教师时的演讲迅速走红微信朋友圈。(8月23日武汉晚报)

为何要“先做恶人”呢?王二虎认为,总有孩子调皮捣蛋,老师如果一开始温柔以待,后来再怎么严厉都于事无补,只好缴械投降。按照这位校长的理论,对待所有孩子只有“先做恶人”才是“教育正道”,只要“先做恶人”就能“一招致胜”。一位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先做恶人”,必将完败。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先做恶人”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师生关系恶化,这样的后果岂不更加可怕?相反,如果先通过“做好人”就成功转化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那么“先做好人”的结局岂不更令人欣慰?在笔者的教育经历中,综观身边的班主任老师,“先做恶人”带班成功者有之,但“先做好人”带班成功者亦不乏其人。

仅把“先做恶人”作为带班的“成功秘笈”,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况且对于朝气蓬勃、热情满怀、极富挑战精神的新教师来说,工作之初便获得如此笃定的“成功经验”,未必有利于他们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甚至会误导他们,影响他们的职业成长。

笔者依稀记得2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也曾接受过具有类似观点的培训。也许是当年的信息传播途径不畅,抑或是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下,用“先做恶人”的方式带班的确更容易成功,总之,“先做恶人”的带班理念既没有受到质疑,也没有引起如此热烈的反响,似乎在当时认可度颇高。

然而时过境迁,当下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已今非昔比。且不说那些被爱“泡”大的“熊孩子”能否经得起“恶人”式教育,也不论“恶人”式教育是否会对那些通情达理的“乖孩子”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仅从当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恐怕就有不小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触碰到法律法规红线。

因此,教师“先做恶人”的做法虽然可能有“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等积极的一面,但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恶人”印象,以后再慢慢对学生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希望有可能不如预期甚至落空。

教育的魅力在于其独具的挑战性。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孩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班级,教育过程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要想成长为一个成熟且智慧的班主任,仅靠“先做恶人”这一“秘笈”而不经过一番学思践悟的摸爬滚打是不可能的。作为新教师,只有在带班过程中用心感悟,不断反思总结,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不断成熟,成长为一名“越来越好的老师”。

当然,在带班过程中,也会存在这样的尴尬:老师和学生走得太近,无法树立威信;老师太严厉,又抓不住孩子的心。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先做恶人”的理由。应当看到,面对复杂的教书育人工作,想用“先做恶人”这种一劳永逸的方法、一刀切的教育手段来解决一切难题,显然不切实际。

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面对不同的个体,“先做恶人”也好,“先做好人”也罢,均非包治百病的良方。唯有涵养仁爱之心,因人而宜,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来说,培训方不妨少些武断的结论,多些科学的理论;少些一刀切的规定动作,多些激荡智慧的自由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引导新教师“先做恶人”欠妥  欠妥  欠妥词条  恶人  恶人词条  引导  引导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