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习类APP出现“黄段子”不容小觑

学生们能借助电子设备或者APP学习,固然是件好事。不过,近日成都的市民吴女士却特别焦心,15岁的弟弟小鑫(化名)迷恋上一款名为“学霸君”的APP。一次不经意间,吴女士在这款APP中发现不少“黄段子”。(8月8日成都商报)

学习类APP作为一种自学时操作简便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之外为使用者解答疑难,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这些APP中出现的“黄段子”警示我们,它们的功能定位应纯粹些,回归至学习的本位。

伴随“黄段子”的出现,用于学习的APP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孩子们打着学习的幌子不务正业,无形中将侵占计划里的学习时间。“黄段子”本身既非普通的幽默笑话,又非正常的性教育,对于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同学之间的交流掺杂着“恶趣味”,即便隔着电子媒介,这种未成年人的交际活动也是尴尬而不适宜的。更可怕的是,对于这一切,家长和老师却处于盲区,他们无法掌握孩子的真实状况,更难以作出精确的教育判断。这种情形,比孩子“明目张胆”的偷懒危害更大。

学生对学习类APP中交流、求助功能的误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黄段子的出现。例如“学霸君”中的“发现”栏目,“作业帮”里的“同学圈”,本来是使用者之间交流,特别是进行学习交流的空间,现实中却沦为“黄段子”的传播地,不少学生在其中浏览、跟帖,甚至不排除发布的可能性。

显然,学习类APP的开发者和营运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失职之责。既然将研发的产品定位为教育产品,那么,不仅在版块和功能的设计上要符合学习的用途,而且需要考虑使用群体的特性。“黄段子”的出现,显然有违产品设计的初衷,显示出开发者和营运者没有做好平台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平台,首要职责是及时处理,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过滤,将不良信息屏蔽或删除,还孩子一个干净的学习工具

为孩子营造纯净的学习环境,家长同样不能缺席,并且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深度化、精细化。有家长在推荐或使用这类APP时,并未发现“黄段子”,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并没有全面地浏览该类APP,从而作出了片面的大好判断。家长为孩子留出学习的自由空间,但也要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对一些学习工具仔细分析,判断利弊,而不是匆匆翻看。

学习工具被误作他用,并逐渐开始“反噬”使用者,这不啻是一种隐藏的危害,学习类APP亦是如此。既然这些工具被冠以学习的名义,那么还是要抵制某些干扰因素,让辅助学习的功能定位更纯粹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习类  学习类词条  小觑  小觑词条  段子  段子词条  不容  不容词条  出现  出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