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
成立如此高级别的教材工作统筹和指导机构,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首次,足显国家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
然而,这一机构的成立,在教师中引起的反响似乎并不太大。许多教师认为教材编写是专家们的事,自己只管教好书就行了。其实不然,教师手中的教材就像战士手中的枪,决定着教师的职业生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政治导向正确,内容编排合理,教师就可以事半功倍;教材粗制滥造,质量低劣,错误百出,教师就会事倍功半。即便是教师可以以课标为纲,教教材而“不用”教材,但对学生而言,教材还是汲取知识营养的主渠道,教材的优劣还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差的重要因素。
国家教材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等。简言之,就是进行教材的顶层设计。
原初中地理教材中将陕西划为华北;小学语文教材中爱迪生用镜子借光给妈妈做手术;职校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陈旧过时……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表现。用着这样的教材,教师们即便费尽千辛万苦,把教学设计做得再好,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因此,做好教材工作,仅仅依靠国家教材委员会还是不够的,每一位教师也须尽到应有的责任。
一是要当好“老水手”。按照舵手指引的方向开好船、走好路,落实国家教材建设的重大战略;深入理解教材内涵,在教学工作中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进课堂、进头脑,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二是要当好“二传手”。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本地区、本阶段教学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将教材内容变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是渠,教师就是流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源头活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解读、补充、加工等再创造性活动,实现教材的价值倍增。
三是要当好“贤助手”。将教学中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归纳,并提出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优秀教材的编写提供真实的实践依据。好的教材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靠着少数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而是要依靠全体教师的集体创作。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优秀教材的诞生提出编排、改进建议、表达合理诉求。
四是要当好“丹青手”。当下的学生,已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族”,更习惯于从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国家教材委员会可以在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上把关,但要将大量教材内容“信息化”,则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将静态的纸质教材转化为多媒体课件、视频微课、网络教学资源等。只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教材才会真正发挥育人功用。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教材生产机制的创新,必将在供给侧成为教育创新的坚实基盾,为教育创新提供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