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拼娃”的家长请先学会爱孩子

一个9岁的小学生,顶着高温在9个培训班之间马不停蹄地赶场:游泳、相声、模特、钢琴、作文、英语……每结束一个培训课程,就立即赶往下一个。我宁愿相信这是因为孩子自己兴趣广泛主动要求去学,家长才给报的班,否则我真的难以理解父母和孩子为何会这么“拼”。

每一个最拼孩子的背后,都有着最拼家长。这里的“拼”,指“不顾一切地奋斗,豁出去”。这种情况下的“拼娃”,除了努力拼博,还有家长将个人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与别的家长比拼孩子的意思。一旦有了比拼之意,家长施加给孩子的影响,就不再是孩子理应接受的了。督促甚至逼迫孩子去努力拼搏,不只是为孩子的未来,更是为了一些家长的脸面: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差。于是对孩子的要求就会层层加码,没有最拼,只有更拼。

面对各种“拼娃”现象,如果我们只是从批判应试的角度入手,那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应试选拔不可避免,但它不该为家庭所做的所有选择都负责任。我们不妨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角度思考。每一个“拼娃”的家长,给出的坚定理由是:孩子的未来我们帮不了,只能尽各种办法督促他提高学习成绩,这样孩子的前路可能会更顺畅些。而这样的家长恰恰忘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能够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好人生底子的,就是懂孩子,好好去爱孩子,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让孩子活得喘不过气来。

这样说可能会招来家长的反对: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孩子创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等等,这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啊!

可惜,这些都是家长自以为是的“爱”,未必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有时还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孩子,就是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再好的东西,不适合对方,也终不被接受。家长在竞争环境中的焦虑心态,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在享有父母之爱时,承受着成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一句“都是为你好”成了逼迫孩子接受的杀手锏。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尽情的玩耍,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课堂上度过,这样的童年太苍白,甚至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埋下隐患。

家长的心理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为孩子挡下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是将压力和焦虑转嫁传导给孩子。当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所谓“赢在起跑线上”,真的能决定孩子的将来吗?追求竞争之赢,真的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吗?为了想象中的将来,忽略孩子的现在,让孩子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度过每一天,甚至因此伤害到亲子关系,产生家庭矛盾,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小学生家长关心“别的家长都给孩子报了多少多少兴趣班或特长班”,中学生家长关心“别的孩子每天学习多么刻苦多么专注”,大学生家长会想“人家的孩子读的什么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这就是中国的家长,各个阶段都有焦虑和纠结,打着“为孩子未来”的旗号,伤害着孩子的现在,让孩子在幼小的年龄承受其无法承受的压力,却很少真正思考应该怎样去爱孩子

孩子,让孩子过好当下,把未来交给时间,把信任交给孩子,既是给孩子松绑,也是给自己松绑。正确地爱孩子,“拼”才有了原则,才不会盲目。学会爱孩子,找对爱的方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才能够讲方法、懂分寸,才不会陷入“拼娃”的误区,自己也不必拼了老命地去做“拼妈”“拼爸”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拼娃”的家长请先学会爱孩子  家长  家长词条  学会  学会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