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近3年办理的58件案件中,有158人涉及大学生就业的犯罪案件,涉案大学生均毕业未满三年。其中,涉嫌诈骗犯罪的大学生多达76人,占比48%;互联网企业是重灾区,网络招聘是重要渠道之一。(7月26日检察日报)
大学生“才出校门就进牢门”,这种悲剧不能不令人唏嘘。哀叹之后,我们也必须反思该如何引导大学生远离这些违法犯罪的陷阱。
据报道的情况看,这些涉事大学生均毕业未满三年,是名副其实的职场新人。他们之所以会马失前蹄,一是与严峻的的就业大环境有关,二是急于求职的心理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三是自身也缺乏较强的分辨能力。这样看来,学生身陷违法犯罪的泥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相关教育和培训。因此,加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增强学生的择业能力。从学生个人来说,谁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生涯规划教育就要引导学生“择我所爱”;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引导学生提高相应的职业素养,以便在毕业后能够“择我所能”;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就业兴趣与职业水平结合起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真正实现“择我所需”的目标。只有引导学生走完职业规划的“三部曲”,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实现就业,从而避免“才出校门就入牢门”的悲剧。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来看,涉案学生大都法律素养不高。一方面,大学生陷入就业压力,想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然而对就业单位是否正规,从事的工作是否合法等问题思考不多。有少数大学生甚至对法律缺乏敬畏意识,存在着法不责众心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储备,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因此,要将法律素养作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可采取设置法治辅导员、普法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最后,要强化就业的过程意识。就业之前,要了解工作单位是否合法,是否与自己的志愿、能力相符合等。要通过尽可能广泛的咨询渠道全面了解这一职业的信息。就业之后,更要切实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维权意识。
现在,网络诈骗、传销等犯罪现象已经愈演愈烈。网络招聘的审核机制、追责机制不完善都是重要原因,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择业能力的相关教育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