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填补留守儿童的监护真空,江西抚州东乡区第三中学尝试“校中建家”,由学校及教师来完成部分家庭教育任务。以某班为例,学生8至10人为一组共同生活,并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各方面教育以及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7月10日中国青年报)
“校中建家”无疑是家校合作的新创举。然而,想要把美好的想法落到实处,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才能让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
一是要明确“校中建家”的宗旨与意义。比如,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幸福的假期;让所有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遗憾等。这就为整个活动开宗明义,表明了“校中建家”的初衷。
二是要明确“校中建家”的具体内容。包括它将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组织形式如何,活动成效该如何评价,活动期限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如此,便可以保证家长及监护人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三是要明确如何分摊“校中建家”的管理成本。“校中建家”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当然需要资金支持。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区,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公益组织、社区如有参与,也可以提供一部分经费等;再者,相关家庭方面也可支付一定的费用。
四是要明确如何化解“校中建家”的安全风险。安全是永远悬在校园上空的利剑。“校中建家”最好能让每位同学都购买相应的活动保险。同时,要明确在活动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有关方面所应承担的安全风险责任,以避免事故发生时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校中建家”要实践起来,须认真处理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做到科学规划、理性规划,急不得也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