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16所本专科院校的1000余名大学生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走访调研。调查显示,73.8%的大学生习惯上课玩手机。在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中排第一的是“通讯社交”,使用情况占比25%,其次“听音乐”占比15%,而用于学习资料查询仅占到8%。(7月3日中国青年报)
课堂上,有些大学生或偷偷看网页、玩游戏,或刷朋友圈、听音乐,老师讲老师的,自己玩自己的;自习室里,看书、做题的不多,低头摆弄手机的不少。一旦发现没带手机,很多大学生都会心神不宁,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食堂用餐时,很多大学生都是一边用餐一边玩手机,原本简短的用餐往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同学聚餐更是如此,围成一桌的大学生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朋友交流和美食品尝上,人人低头看手机……
由此可见,手机早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很多大学生已经到了“机不离身,手不离机”的程度。有大学生坦言,一会儿不看手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一天没带手机,似乎就与世界“脱节”了。手机依赖导致大学生学业荒废、身心健康受损、与他人关系疏远,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病症”。
如此严峻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症问题,固然与有部分大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制能力差脱不了关系,也和智能化时代手机网络运营商提供层出不穷、功能强大的网络服务有关,然而,育好人依然是高校不可推卸的教育使命。面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拦路虎”,高校理当引起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拿出更有力举措。
比如,修改完善校规校纪,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进行限制,确保课堂教学秩序。再如,强化日常教育引导,通过校园网、学校微信号、班会等形式,明确手机依赖产生的危害与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端正学风,优化校风,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学习上。
打好“组合拳”,展现更大作为,凸显教育担当,大学生才能日渐远离手机依赖,回归健康向上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