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年9月,浙江小学一年级将开设科学课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同时发布。新课程标准除了新增技术与工程学知识,还新增了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从学段看,划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阶段知识更细化,每个学段都有学段目标。
在很多学校,科学课程说着重要实则并不重要,这从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师资配备、工作量衡量等方面就可以看出来,科学课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副科”。然而,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来说,科学课又是实打实的同语数英同等重要的课程。也因为此,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培训工作、落实课时、强化教学实践、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强调和突出。
科学课程将要从一年级的新生入手,说明了现今国家层面已充分认识到科学课程对人才成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因而,今后相关学校需要做的这方面工作如果还仅停留在“应付”状态的话,那就是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要求。针对新形势下的要求与现状,从以下这几方面落实与改进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
其一,落实科学课教师的工作待遇。在许多学校,同等节数的科学课在计算工作量时明显低于语数英等科目,致使科学教师的任教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也成了多年来很多学校科学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再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学校领导对科学课教学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上好这门课是划划、背背、记记等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上好科学课需要进行大量的材料、实验等准备,要综合理化生等学科的知识,要花费很多时间。从教学的复杂性来讲,科学课的难度并不亚于语数英等科目,有时甚至还要大一些。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关键因素,对科学教学而言,有一个稳定而又较高素养的科学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学校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含金量,落实科学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和待遇,是调动科学教师教学积极性和稳定科学教师队伍的必要一环。
其二,落实并革新科学课的测试形式,由考试变为考查等形式。尽管很多年前有的省市教育部门在具体科目的考试考查方式上便明确规定,小学科学、品德等科目要采用考查方式,而不能采用考试的方式,但在现实中,不乏有学校出于方便的考虑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对科学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考核。
如果科学课像语数英一样纳入期中、期末考试范围,学生学习就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这不但会导致他们对科学课兴趣的降低,还可能会使他们在升入中学后对理化生等科目的兴趣也降低,乃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将科学课纳入正式考试范围是明显地弊大于利,从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看,更是得不偿失。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中,采用合理正确的考查方式,如实验操作、成果展示、论文答辩、开卷考试等形式,会因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从而让科学探索的种子悄然植入孩子们心中。或许,因为有了正确的指挥棒,无数现代的“牛顿”“爱迪生”会因此而诞生。
其三,落实科学实验及实践的应有地位。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指出,“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段话其实说得再明白不过了:科学实验其实是上好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真正落实好实验教学,并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索和实践,才能将科学课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科学课,应该充满着探索未知世界的无穷魅力,要真正上好、开好这门课程,尤其要从一年级开始便开好头、起好步,现在最重要的选择必然是那简单的两个字——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