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家长对中小学课外辅导的重视,大量资金进入相关培训机构,行业一派繁荣。经营人才以及“名师”等教学人才紧俏,业内各机构纷纷借助猎头“抢人”。主打猎头招聘的某网站统计显示,今年春节后,教育培训类职位数同比增长38%,培训校长、拓展总监年薪在30万元以上。(4月5日广州日报)
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繁荣,为广大中小学家长及学子提供了体制外的更丰富的教育产品和机会,也似一条鲇鱼刺激着体制内教学单位的不断反思改进。就此而言,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有利于改革完善教育供给侧,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是件好事。
但也应当看到,在课外辅导市场不断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某些课外辅导机构出现了虚假宣传、恶性竞争等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到处“抢人”,甚至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报道指出,为接触名师,有的猎头假扮家长,争取与名师见面,等时机合适再透露挖角的意图,导致“很多学校都不敢把名师资料挂出来”。
一般意义上来讲,人才的自由流动无可厚非,但如果像报道中所描绘的那样,课外辅导机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总想着去别人的锅里抢食吃,这无异于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办学操守令人怀疑。当然,这不是说师资不可以在不同的课外辅导机构之间进行流动,而是说这不应成为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队伍建设的常态和主要手段。
客观而言,师资在不同辅导机构或不同学校之间的流动,一方面可能有利于实现这一最具活力的资源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假如这一流动仅仅以薪酬为杠杆,就可能会使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陷于“恶性竞争”之地。
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方面而言,在创业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市场开拓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要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百年树人的长远理念。在经营理念上致力于打造百年教育品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引育结合,不能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培训市场中迷失方向、剑走偏锋,贪一时小利而舍长远大利,成为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
从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方面而言,面对一派繁荣的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也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加大对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力度,既鼓励支持又依法监管和约束。这是保障课外辅导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广大课外辅导机构服务对象切身权益、提升课外辅导机构教育培训水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