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河南濮阳踩踏事件”的三点思考

3月22日,河南濮阳某小学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碎的悲剧,学生们在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伤亡严重,目前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之中,我在这里想说几个与报道内容相关的题外话。

一、月考是不是规范的考试?

报道说,事故发生的当天是学校月考,按照原计划,8点20分早读课结束,8点30分开考,因此出现学生集体上厕所的情况,并出现混乱,导致踩踏事故。事发后,月考即行取消。

在几年前,教育部发起了“减负万里行”行动,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份又一份“减负”文件,几乎每份文件中都有“规范学校考试”的条目,条目中都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不组织统一考试,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学期只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统一考试。

按此规定,月考显然属于不规范的考试。但在“减负”文件颁布后的这几年中,许多学校的月考还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不但中学考,从这次事故的报道看,有的小学也在考。

事故发生后月考即行取消,说明也不是非考不可的呀,那为什么好多学校的管理者都这么热衷于组织月考呢?也许局外人会把这种频繁的考试归罪于学校的老师,其实一般学校的教师面对月考甚至比月考更频繁的考试都是苦不堪言的。因为一方面学校频繁组织考试首先其实也是在考老师,要按成绩给老师排名,另一方面,这些考试不但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且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紧张。

既然是不规范的考试,是与各级“减负”文件对着干的考试,为什么要组织呢?又为什么没有管理部门过问呢?这是应该向一些学校管理者和地方教育部门问明白的两个问题。

二、“第一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

濮阳县网的报道说,事故发生后,县长和常务副县长“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另一名副县长“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组织救治”。

说实话,领导的职责并不是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在现场,而是做好管理、做好防范,以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当事故已经发生,开展救援应该是相关专业机构的工作,领导亲临现场并亲自发号施令,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救援方式。就如那位“在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组织救治”的领导,一个电话命令不就得了,救治病人那是医院的专业工作,赶往医院倒可能给院方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媒体为什么在报道这类消息的时候总要用个“第一时间”呢?无非是要突出领导或给领导撇清责任。其实,领导有没有责任,并不在他是不是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而在于他尽到了管理责任没有。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领导前期相关工作的不作为甚至失职,那么,即便他们第一时间亲临事故现场也是难辞其咎的。而对于这类“第一时间”的报道,公众已经非常反感了,每次责任事故似乎都会成为突出领导个人的一个好机会,因此“第一时间”成了事故报道中的一个“新八股”。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希望对事故多一些刨根究底的责任追究,以引起警戒,从而真正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第一时间”该休矣!

三、这所学校达标吗?

报道资料显示,发生事故的学校是一所六年一贯制完全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1600余人,每个班大概80多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班额?原因无非是学校规模不够大,教学设施和教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教师不够用,其实一定还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厕所不够用。

平时上课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课间每个学生都要去上厕所的,但在全校统一的考试之前,为了不在考场上憋尿,恐怕所有学生都要在同一个时间去上厕所,如果这段上厕所的时间足够长还好,如果是短短的几分钟问题就来了。显然,这所学校不是一所标准化的学校。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力度,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迎检验收活动。但从一些教师的抱怨中可以窥见,有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尽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把迎检验收的准备工作全部压给学校,学校于是加班加点,连节假日都不准教师休息,让他们做一些子虚乌有的档案材料……这所学校在标准化建设中有没有弄虚作假,这个问题有必要深究一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濮阳  濮阳词条  踩踏  踩踏词条  河南  河南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事件  事件词条